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善哉行的意思、善哉行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善哉行的解释

乐府瑟调曲名。古辞首句为“来日大难,口燥唇乾”。 曹操 父子均有作。 曹植 改题为《当来日大难》, 李白 亦作有《来日大难》,盖以古辞首句名篇。参阅 唐 吴兢 《乐府古题要解·善哉行》《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一·瑟调曲》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善哉行是汉魏时期乐府诗题名,属《相和歌辞·瑟调曲》。其核心含义可从字义、诗体特征及文化内涵三方面阐释:


一、字义解析

  1. “善哉”溯源

    “善哉”原为梵语“sādhu”的意译,是古印度赞叹之辞,东汉随佛经传入中土。在汉语语境中,其意有三:

    • 赞叹认可:如《论语·颜渊》“善哉问”,表嘉许;
    • 悲悯感慨:如《左传·昭公十六年》“善哉,子之言是”,含慨叹意;
    • 佛门诵叹:佛教徒诵经时用作偈颂结语,见《高僧传》载鸠摩罗什译经用例。
  2. “行”的文体属性

    “行”为乐府诗体裁标志,指可配乐演唱的叙事歌行。徐师曾《文体明辨》云:“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曰行”,强调其节奏自由、铺叙抒情的特征。


二、诗体特征与主题

现存《善哉行》以曹丕、曹植所作最著(见《乐府诗集》卷三十六),其内容范式如下:


三、文化意蕴

  1. 佛教本土化印记

    题名“善哉”的梵汉融合,反映东汉佛教东渐对中土文学的影响。梁启超《佛学研究十八篇》指出:“赞诵之词多采天竺梵呗,如‘善哉’‘稽首’皆译语也。”

  2. 魏晋生命意识的载体

    建安诗人借此题抒发乱世中的人生无常之感,如曹丕“人生如寄,多忧何为”之句,开六朝挽歌体先声(萧涤非《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


权威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Z].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4.(“善哉”词条)
  2. [宋]郭茂倩辑. 《乐府诗集》[M]. 中华书局, 2017.(卷三十六·相和歌辞)
  3. 逯钦立辑校.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M]. 中华书局, 1983.(魏诗卷四)
  4. 王小盾. 《汉唐音乐文化论集》[C]. 台北学海出版社, 1991.(佛曲与乐府关系考)

(注:因古籍原书无网络链接,标注纸质文献来源以符合学术规范)

网络扩展解释

“善哉行”是汉魏时期乐府诗的曲调名称,属于《相和歌·瑟调曲》之一。其核心含义及发展脉络如下:

一、词义与起源

“善哉行”原为乐府古题,最早的古辞以“来日大难,口燥唇干”为首句,表达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包含求仙访道、寄托友情的主题。此名可能源自古辞首句的感叹词“善哉”,后逐渐固定为曲调名称。

二、文学发展与代表作品

  1. 汉魏时期:曹操、曹丕、曹植父子均以此题创作。例如曹操在《善哉行》中咏史抒怀,曹植则将题目改为《当来日大难》,延续原曲调主题。
  2. 唐代:李白沿用古辞首句创作《来日大难》,扩展了游仙主题;吴兢在《乐府古题要解》中记载了该曲调的演变。

三、曲调特点

内容多涉及人生哲理、宴饮欢聚或求仙隐逸,语言风格质朴。如曹植诗句“持满如不盈,有德者能卒”体现修身之道,曹操作品则融入历史典故与政治抱负。

四、常见误解澄清

有说法称其为《论语》中的成语(如),但权威文献均指向乐府曲调起源,未见儒家经典直接关联,需以乐府体系为准。

欲了解具体作品,可参考《乐府诗集》或曹操、曹植诗集,部分译文见、7的解析。

别人正在浏览...

白日班婕並用産媪痴钱淀粉顶班帝女桑窦窌反方方部奉讳焚山烈泽概念化共识沽名卖直酣酺和铎虎諕煇焯火鸡戛玉敲冰接近迥不犹人崆巄来轸栏骑了日良工苦心良宵美景李摩云陵偪磷酸屡见叠出卖耀没巴避逆臣贼子逆令偏转疲惫譬似仆乘扑浣煔煔潜渫气褊倾景勤绩柔滑撒网喏申破世华视频试守试象膆子台笠天阙頽溏卫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