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诗文的结尾句子。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法》:“对句好可得,结句好难得,发句好尤难得。”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一:“七言律不难中二联,难在发端及结句耳。”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一:“《浣溪纱》结句贵情餘言外,含蓄不尽。”
(2).指发言的结束语。 叶圣陶 《某城纪事》:“ 仲箎 说完他的急就的计划,结句说:我们至亲,一定可以帮忙吧?”
“结句”是一个汉语词语,读作“jié jù”,主要有两层含义:
诗文的结尾句子
指文章、诗歌或演讲的收尾部分。古人认为结句需有“余韵”,如明代谢榛提出“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宋代严羽在《沧浪诗话》中也强调“结句好难得”,说明其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例如,诗歌中常通过结句升华意境,如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即通过结尾营造悠远意境。
发言的结束语
在日常表达或正式演讲中,结句指收束性的总结话语。例如叶圣陶在《某城纪事》中描写角色发言的收尾:“我们至亲,一定可以帮忙吧?”。
使用场景:
特点:简洁凝练、余韵悠长,常具有启发性或警示性。
结句(jié jù)是一个汉字词语,由“结”和“句”两个字组成。它的拆分部首分别是纟和言,拆分笔画分别是纟(7画)和句(5画)。
“结句”这个词来源于古代汉语,意为结束一段话或文章的句子。在古代,人们用毛笔书写汉字,将句子写完之后,稍微停顿,将笔离开纸面,表示一段话的结束。这个动作也被称为“结句”。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将这个动作所代表的意义引申为一段话或文章的结束。
在繁体字中,結句是结句的另一种写法,两个字的形状基本保持不变,只是笔画的书写顺序稍有不同。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与现代有些不同。结句的“结”字在古代写作“賓”,“句”字在古代写作“勾”。这种写法在现代已经不再使用,我们现在所见的“结句”字样是经过简化和规范化后的形式。
以下是一些例句:
1. 完美的演讲,以精彩的结句结束。
2. 在文章的结句中,作者总结了自己的观点。
3. 这篇论文缺乏一个有力的结句,读者很难明白作者的意图。
一些相关的组词有:结语、结尾、结论、句子。
与“结句”意思相近的词有:收尾、收场、结束、收束。
与“结句”意思相反的词有:开端、开头、开场。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