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谏曹的意思、谏曹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谏曹的解释

指御史台。 唐 权德舆 《论裴延龄不应复判度支疏》:“臣职在諫曹,合採羣议,正拜已来,今已旬日,道路云云,无不言此。” 唐 柳宗元 《代节使谢迁镇表》:“不遗臣小善,擢处諫曹,叨承厚恩,备职藩翰。”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谏曹是中国古代官制中的特定机构称谓,其核心含义指代执掌谏议事务的官署或部门。该词由“谏”(规劝、直言)与“曹”(古代分科办事的官署)复合构成,体现其监察谏诤的职能属性。据《汉语大词典》记载,谏曹特指“掌管谏议的官署”,常见于汉唐时期的职官体系。

从职能架构分析,谏曹官员需“掌议论,典文书”,主要负责对君主政令进行规谏监督。汉代光禄勋下设谏大夫,即属谏曹系统,其职责如《汉书·百官公卿表》所述:“掌议论,无常事,唯诏令所使。”至唐代,谏曹发展为门下省重要组成部分,设左、右谏议大夫等职,形成制度化谏议机制。

词义考据方面,《后汉书·百官志》明确记载:“光禄勋,卿一人……属官有谏议大夫。”印证谏曹作为独立监察机构的存在。宋代职官制度改革后,谏曹职能逐渐并入御史台系统,但“谏曹”作为历史术语仍保留于典章文献中。

在语用层面,“谏曹”常见于古代奏疏文书,如《全唐文》收录的《谏曹疏》即有“臣职在谏曹,敢竭愚诚”等表述,显示该词在公文语境中的规范使用。现代《辞源》修订本将其定义为“掌谏诤的官署”,强调其机构属性与监察功能的双重特征。

网络扩展解释

“谏曹”是中国古代政治术语,其含义可从以下两个维度解析:

一、基本含义

指敢于劝谏君主的重臣,源于古代官制中的谏官体系。其中“曹”代指官署机构,“谏”即规劝君主改正过失。这类官员以忠诚直谏著称,职责是为国家利益向君主提出批评建议。

二、历史具体指向

在唐代文献中,“谏曹”常特指御史台(中央监察机构)。例如:

文化内涵

该词体现了古代政治中“直言进谏”的重要性。如唐代有大臣冒死上书“犯颜极谏”,虽君主常“虚心接受,坚决不改”,但谏官制度本身已成为约束皇权的象征。

谏曹既可泛指直言进谏的官员,也可特指唐代御史台机构,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判断。其核心始终围绕“监督君主”的政治职能展开。

别人正在浏览...

百将拜啓悲唶兵营鉢盂精不因人热谗臣长翟长足俦伦出格淳漓窜屏大獃黨莽单袷大心动中窾要独峰驼二十八星泛淘淘冯冯伏卧高宗刻象诟笑官典寄留禁囚亢炎口柔陵兆凛然不可犯迷摄能员年光溺职片纸破舌穹穷栖所肉铺如运诸掌洒乐身价倍增十不当一时丰首尾相应税敛说不过去遂心应手遬濮叹伤恬不知耻丸泥封关委分相错衔橜之变魈魑惜败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