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拉出队伍。指部队拔离驻地。 郭希仁 《从戎纪略》:“ 井崧生 所统游击队扎 茅津 , 毅 军恐两面受敌,乃拔队远遁。” 章裕昆 《文学社武昌首义纪实》:“凡马、步、砲、工、輜等军,闻 中和门 外砲声,即由原驻地拔队,依左列命令进攻。”
“拔队”是一个军事术语,其含义及使用场景可归纳如下:
基本释义
指“拉出队伍”,即部队从原驻地撤离或转移的行动。例如军队因战略调整、躲避敌军或执行新任务时,会进行拔队。
出处与例证
该词多见于近代军事文献,如:
字词拆解
现代使用
该词现已较少使用,主要出现在历史文献或特定军事叙述中,现代汉语更常用“撤离”“转移”等表述。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使用场景,可参考《从戎纪略》或辛亥革命相关史料。
拔队是一个成语,意指突然离开或离群单独行动。它由两个部分组成,拆分后的部首为手和人,笔画总计为10画。
拔队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军队,拔队原指分离出一部分士兵单独执行任务,类似于现代军事行动中的小分队。后来,这个成语逐渐演变为用来形容个人或团体在集体中脱离、独自行动。
在繁体字中,拔队的写法为「拔隊」。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拔队写作「拔隊」或「拔隊行動」,不同于现代简化字的写法。这种传统的写法更加复杂,历史悠久。
以下是一些有关拔队的例句:
一些与拔队相关的组词包括:拔营、拔地而起、拔刀相助。
与拔队意义相近的成语有离群索居、单刀直入。而相反意义的成语则包括步调一致、众口一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