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谓以为料制做器皿是木的不幸。 唐 韩愈 《祭柳子厚文》:“凡物之生,不愿为材。牺尊青黄,乃木之灾。” 金 元好问 《蒲桃酒赋》:“吾然后知珪璋玉毁,青黄木灾。”
(2).谓浪用木材以雕版印书。犹言祸枣灾梨。 明 李贽 《与焦从吾》:“如《解老》等,祗宜欲览者各抄一册,不宜为木灾也。”
“木灾”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
源于唐韩愈《祭柳子厚文》:“凡物之生,不愿为材。牺尊青黄,乃木之灾。” 这里以“牺尊”(古代祭祀用的酒器)为例,说明木材被雕琢为器物后失去了自然本性,暗喻物被过度改造的悲哀。金代元好问《蒲桃酒赋》中“圭璋玉毁,青黄木灾”也延续了这一意象。
明代李贽在《与焦从吾》中提到:“如《解老》等,祗宜欲览者各抄一册,不宜为木灾也。” 此处用“木灾”类比“祸枣灾梨”(滥刻无用之书导致木材浪费的典故),批判雕版印书对资源的消耗。
该词多用于文学或哲学语境,表达对自然物被过度利用的反思,或对文化生产中资源浪费的批判。需结合具体文意理解其引申含义。
《木灾》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由木和灾两个字组成。
木的拆分部首是木部,笔画数为4;灾的拆分部首是火部,笔画数为7。
木灾的来源可以从字义和文化背景两方面解释。
字义上,木指木材、树木,灾则指灾害、祸患。因此,木灾指树木遭受灾害或树木引发的灾害。
在文化背景中,中国古代讲究阴阳五行的理论,木为五行之一,代表生长发展。而灾害则是自然或人为的破坏,与木的生长恶化形成对比,因此木灾可以理解为五行之中的木与灾害的关联。
木: 木
灾: 災
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木的古字形类似于现代的字形,而灾的古字形为災旁加上几笔曲线。
1. 去年的大火导致了整片森林遭受了严重的木灾。
2. 这场强烈的飓风给城市带来了巨大的木灾,树木被连根拔起,街道上布满了破碎的树枝。
木屋、木质、木椅、防灾。
木灾的近义词包括森林火灾、林火。
木灾的反义词可以是平安、和谐。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