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立春的意思、立春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立春的解释

[the Beginning of Spring] 二十四节气之一,在2月3、4或5日。中国以立春为春季的开始

详细解释

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二月三、四或五日。《逸周书·时训》:“立春之日,东风解冻;又五日,蛰虫始振;又五日,鱼上冰。”《礼记·月令》:“﹝孟春之月﹞立春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於东郊。还反,赏公、卿、诸侯、大夫於朝。”《史记·天官书》:“立春日,四时之始也。” 司马贞 索隐:“谓立春日是去年四时之终卒,今年之始也。”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立春之日,悉翦綵为鷰戴之,帖‘宜春’二字。”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立春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首,其含义和特点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一、定义与地位

立春的“立”意为“开始”,“春”象征温暖与生长,合指春季的起始。它是传统农耕社会的重要节点,自秦代起被定为春季开端,并被视为岁首(年岁之始)。

二、时间与天文依据

每年公历2月3-5日,当太阳到达黄经315°时即为立春。古代以北斗七星斗柄指向寅位为标志,现代则采用太阳黄经度数划分。

三、物候与气候特征

立春后阳气初生,北方冰雪渐融,南方已现早春气息。气候学上,连续5天日均温≥10℃才正式入春,但立春标志着气温回升趋势。

四、文化与习俗

  1. 迎春仪式:古代官方举行鞭春牛(打春)活动,鼓励农耕;
  2. 饮食习俗:民间有吃春饼、春卷的“咬春”传统;
  3. 祭祀活动:祭拜春神句芒、太岁等,祈求丰收。

五、农业意义

立春拉开“春种”序幕,黄河流域进入备耕期,概括为“春种、夏长、秋收、冬藏”四季循环的起点。民间谚语“一年之计在于春”即源于此。

扩展说明:立春虽象征春季开始,但我国幅员辽阔,实际入春时间南北差异显著。例如岭南地区立春时已春暖花开,而北方仍处“春寒料峭”阶段。

网络扩展解释二

立春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代表了阳历的新年开始,意味着春天的开始。将“立春”一词进行拆分,可以从部首和笔画入手。

部首:立(立字的意思是立正、直立的意思),是表示“站立”、“架子”等含义的部首。

笔画:春(春字共有五画),是表示“动物振奋的生气”意义的字。

《立春》一词的来源是古代阴阳家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规律,将一年分为24个节气。立春就是每年阳历1月5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开始。

在繁体字中,“立春”的写法与简体字完全相同。

在古时候,人们将“立春”写作“䣐䜃”或者“士立”。这些写法虽然形状有所不同,但仍然表示春天的开始。

例句:“立春”这一天,人们经常会赏花、踏青,享受春天的美好。

组词:春天、春风、春意、春色。

近义词:春暖花开、开春、新春。

反义词:立冬、寒冷。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