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險夷的意思、險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險夷的解釋

(1).崎岖與平坦。 元 劉祁 《歸潛志》卷十三:“晡至 林慮山 ,橫峙天西,如城壁相銜,争雄角鋭,潑黛凝青,而高下險夷不一。” 明 蔣一葵 《長安客話·馬鞍山》:“洞僅一鬥室, 龐洞 頗深邃,懸崖陡絶,豈以兩地險夷略肖二子心術?”

(2).艱難與順利。 唐 司空圖 《太尉琅琊王公河中生祠碑》:“何以祝之,祝公之福,險夷不渝,保是寵祿。” 宋 蘇轼 《父池贈太師追封溫國公》:“躬蹈險夷之節,庶幾 顔 閔 之行。” 周6*6*《送蓬仙兄返裡有感》詩之一:“險夷不變應嚐膽,道義争擔敢息肩?”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險夷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險夷”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層核心含義:

一、基本釋義

  1. 自然地貌的崎岖與平坦
    指地形的高低起伏或道路的艱險與平緩。例如:

    • 元代劉祁在《歸潛志》中描述:“高下險夷不一”,形容山勢錯落有緻。
    • 明代蔣一葵提到兩地“險夷略肖二子心術”,以地形隱喻人物性格的對比。
  2. 人生境遇的艱難與順利
    引申為人生中的逆境與順境,強調對境遇的適應與堅持。例如:

    • 唐代司空圖以“險夷不渝”贊頌堅韌品格。
    • 周恩來在詩句“險夷不變應嘗膽”中,表達對信念的堅守。

二、用法與例句

“險夷”通過自然與人生的雙關意涵,既可用于具象描述地理特征,亦可抽象表達處世态度,體現了漢語詞彙的凝練性與哲理性。

網絡擴展解釋二

險夷的意思

《險夷》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險峻的山崖和危險的地方。它可以形容地勢險惡、難以通行的地方。

拆分部首和筆畫

《險夷》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阜」和「夊」。

「阜」是一個形聲部首,它表明了這個字的語義範圍。它的拼音是「fù」,表示山丘的形狀。

「夊」是一個表示人行走的部首,它的拼音是「suī」。

整個詞語《險夷》總共有10畫。

來源和繁體

《險夷》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它在古文獻中出現頻率較低,通常用來形容山崖險峻、地勢險要的地方。

在繁體字中,字形有所變化,分為「險夷」。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有多種寫法來表達《險夷》的意思。其中一種常見的寫法是「険夷」。

例句

1. 這座山峰險夷峻峭,隻有敢于冒險的人才能攀登。

2. 這片地區的地勢險夷,很少有人居住。

組詞

1. 險峻:形容山巒高聳、險峻的意思。

2. 夷平:指将高原、山崖等地勢進行平整。

3. 險要:形容地勢險惡、地理條件複雜的意思。

近義詞

1. 陡峭:形容山巒或坡度陡峻的意思。

2. 危險:表示可能引發危害或傷害的意思。

3. 難行:形容道路艱難、難以行走的意思。

反義詞

平坦:表示地勢平坦、沒有高低起伏的意思。

通暢:表示道路暢通無阻的意思。

安全:形容沒有危險、不會發生意外的情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