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險夷的意思、險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險夷的解釋

(1).崎岖與平坦。 元 劉祁 《歸潛志》卷十三:“晡至 林慮山 ,橫峙天西,如城壁相銜,争雄角鋭,潑黛凝青,而高下險夷不一。” 明 蔣一葵 《長安客話·馬鞍山》:“洞僅一鬥室, 龐洞 頗深邃,懸崖陡絶,豈以兩地險夷略肖二子心術?”

(2).艱難與順利。 唐 司空圖 《太尉琅琊王公河中生祠碑》:“何以祝之,祝公之福,險夷不渝,保是寵祿。” 宋 蘇轼 《父池贈太師追封溫國公》:“躬蹈險夷之節,庶幾 顔 閔 之行。” 周6*6*《送蓬仙兄返裡有感》詩之一:“險夷不變應嚐膽,道義争擔敢息肩?”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險夷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險夷”是漢語中一個具有辯證意義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字形、詞源及用法三個層面解析:

一、字義解析

  1. “險”:本義指地勢險峻、難以通行,《說文解字》釋為“阻難也”,引申為危險、艱難。如《漢語大詞典》指出“險”包含“危險”“險要”等義項(來源:商務印書館《漢語大詞典》)。
  2. “夷”:原指平坦之地,《爾雅·釋地》載“大平曰原,下平曰隰,廣平曰原,高平曰陸”,後引申為平安、平定。如《古代漢語詞典》注“夷”為“平坦;平安”(來源:中華書局《古代漢語詞典》)。

二、複合詞“險夷”的辯證内涵

“險”與“夷”組合後,形成對立統一的概念:

三、文學與哲學意蘊

該詞常見于古典詩文,體現中國傳統文化對“安危相易”的認知。例如《周易·系辭》提出“危者使平,易者使傾”,與“險夷”的辯證思維相通(來源:上海古籍出版社《周易譯注》)。

注:以上内容綜合《漢語大詞典》《古代漢語詞典》《周易譯注》等權威辭書及典籍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

“險夷”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層核心含義:

一、基本釋義

  1. 自然地貌的崎岖與平坦
    指地形的高低起伏或道路的艱險與平緩。例如:

    • 元代劉祁在《歸潛志》中描述:“高下險夷不一”,形容山勢錯落有緻。
    • 明代蔣一葵提到兩地“險夷略肖二子心術”,以地形隱喻人物性格的對比。
  2. 人生境遇的艱難與順利
    引申為人生中的逆境與順境,強調對境遇的適應與堅持。例如:

    • 唐代司空圖以“險夷不渝”贊頌堅韌品格。
    • 周恩來在詩句“險夷不變應嘗膽”中,表達對信念的堅守。

二、用法與例句

“險夷”通過自然與人生的雙關意涵,既可用于具象描述地理特征,亦可抽象表達處世态度,體現了漢語詞彙的凝練性與哲理性。

别人正在浏覽...

白苎詞罷吏鳻鶞榜聲悲愁垂涕邊俎标準時筆格仇香舛骛道誼大戰東三省鬥殷牛短衣幫浮頭兒富羨羹湯跪毯豪忮合昏河堧花池畫虎刻鹄箋牍驕頑疾咎京國九兩恐灼來享兩舌隆隆蠻不在乎眄視指使彌事排辟青錫驅塵鵲華鵲填橋肉鳍若隱若顯剡溪興少年場捎漆梢條生頭死壟生刑社學示貶于褒使馬適野四豪酸刻遂亡探身替己窊樽五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