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间树”。水气附着于树凝聚成冰。后亦称“ 木稼 ”、“ 树介 ”等。今称雾凇。《汉书·刘向传》“雨木冰” 唐 颜师古 注:“雨木冰者,气著树木结为冰也,今俗呼为间树。”旧谓为大臣将死的预兆。参阅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三。
“闲树”一词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需结合不同来源综合理解:
基本定义
指水汽附着在树木表面凝结成冰的现象,即现代气象学中的雾凇。古时亦称作“木稼”“树介”。
历史文献依据
该词最早见于《汉书·刘向传》中“雨木冰”的记载,唐代颜师古注解为“气著树木结为冰也,今俗呼为间树”。宋代赵与时《宾退录》进一步补充了相关说法。
文化寓意
古代曾将此现象视为大臣将死的预兆,带有神秘色彩。
部分词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释为“闲散无事的人”,比喻无所事事的状态。但此用法在其他文献中未见佐证,可能属于引申或现代网络释义。
《闲树》是一个汉字词语,是由“闲”和“树”两个字组成的。下面将对这个词语进行拆分部首、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组词、近义词、反义词进行解释。
该词语的左边部首是“门”字旁,右边是“木”字旁。而它的总笔画数为10画。
《闲树》这个词语来源于汉语。其中,“闲”表示空闲、安逸的状态,“树”表示木本植物。因此,整个词语可以理解为自由自在地生长的树木,也可以引申为不拘束、不受限制的状态。
《闲树》在繁体字中的写法是「閒樹」。使用传统繁体字体的地区,如台湾和香港,可能更常见这种书写形式。
根据古时候的汉字写法,汉字“闲”的古时写法为「閒」,而“树”的古时写法为「樹」。
1. 水边的一棵小树,静静地站在那儿,像一位闲树般无忧无虑。
2. 留学生活中,我喜欢每天午后在校园里找一棵闲树,静静地读书、思考。
组词:闲情、树木、树叶
近义词:悠闲、自在、舒适
反义词:忙碌、拘束、繁忙
以上是关于《闲树》这个词语的解释及其相关信息。希望能帮助到您!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