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亦作“ 神筴 ”。卜筮所用之蓍草。《史记·封禅书》:“ 黄帝 得寳鼎神策。”《孝武本纪》作“神筴”。 南朝 宋 颜延之 《大筮箴》:“无曰余逆,神策不豫,南人司箴,敢告驰騖。” 明 张居正 《贺元旦表》七:“推神筴而统天握纪,启象魏而布令宪和。”
(2). 唐 禁军名之一。详“ 神策军 ”。
“神策”的汉语词典释义详解
“神策”一词在汉语中具有多重含义,主要可从以下三个层面进行解释:
一、本义:神妙的计谋或决策
指非凡、高超且难以揣测的谋略或策略,强调其智慧超群、效果卓绝的特性。
《汉语大词典》释“神策”为“神妙的计谋”,其构词中“神”喻指“非凡、玄妙”,“策”即“计策、谋略”。该词常用于形容军事、政治中的高明决策,如“运神策而定乾坤”。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第7卷,第126页。
二、专有名词:唐代禁军“神策军”
作为历史专名,“神策”特指中国唐代中后期由宦官统领的核心禁军,负责宫廷及京师戍卫,对政局影响深远。
《旧唐书·职官志》载:“神策军,天宝十三载置……贞元后专掌禁兵,权势最盛。”其名称源自甘肃临洮的“神策军”驻地,后演变为中央禁军称号。
来源:刘昫等《旧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卷四十四《职官志三》。
现代研究指出,神策军鼎盛时达15万人,是唐廷维系统治的军事支柱,亦导致宦官专权加剧。
来源:张国刚《唐代政治制度研究论集》,文津出版社,1994年,第189页。
三、引申义:非凡的智慧或方法
在现当代语境中,“神策”可泛指任何领域内精妙绝伦的解决方案或创新思维,带有褒扬色彩。
《辞源》补充释义为“喻指高明非凡的策略”,如“科技神策助推产业变革”。此用法延续了古义中对“智慧超凡性”的强调。
来源:《辞源》(第三版),商务印书馆,2015年,第2523页。
语义关联
“神策”与“庙算”“神机”等词义近,均强调谋略的预见性与有效性,其核心语义始终围绕“超越常理的智慧决策”展开,历史专名亦源于此特质。
“神策”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卜筮工具
指古代占卜所用的蓍草。这一用法最早见于《史记·封禅书》中“黄帝得寳鼎神策”的记载,后南朝颜延之的《大筮箴》等文献也沿用此意。
唐代禁军名称
唐代中期设立的中央禁军之一,称为“神策军”。该军队最初为防御吐蕃而设,后逐渐成为皇帝直接掌控的精锐部队,在安史之乱后地位显著提升。
若需了解“神策军”具体建制或相关典故,可参考《新唐书·兵志》等史料。
白璧微瑕拜将封侯,拜相封侯宝蓄骉骉水布裂朝坐承破冲衞纯阳呆里撒奸诞基点草架帝宅蕃华泛澜風謡噶啷啷割制乖动龟帒海客河漏环纡僵仆贱疴椒房兰室纪系蠲邪溘谢款约吏读式烈烈轰轰灵琐利色溜之乎也马后大练蒙公倪焕之平陷谱气前媲庆笑求爹爹告奶奶栖隐全歼孺子稍人绳伎生霉蜀王舒张坛庙天数痛切蜕化往业玩延无比侠辂羡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