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李衡奴的意思、李衡奴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李衡奴的解释

《三国志·吴志·孙休传》“ 丹阳 太守 李衡 ” 裴松之 注引 晋 习凿齿《襄阳记》:“ 衡 每欲治家,妻輒不听,后密遣客十人於 武陵 龙阳 汜洲 上作宅,种甘橘千株。临死,敕儿曰:‘汝母恶我治家,故穷如是。然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一匹绢,亦可足用耳。’”后遂称橘子为“李衡奴”。 唐 罗隐 《秋日富春江行》诗:“远岸平如翦,澄江静似铺。紫鳞仙客驭,金颗李衡奴。”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李衡奴”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典故的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语义与词源 该词源自三国时期吴国官员李衡的故事。据《三国志·吴书》引《襄阳记》记载,李衡在武陵龙阳洲种柑橘千株,临终时对儿子称这些柑橘树为“木奴”,即“不衣不食”却能岁贡绢匹的劳动力。后世遂以“李衡奴”代指柑橘树或具有经济价值的资产。

二、历史典故延伸 “李衡奴”典故被《太平御览》《艺文类聚》等类书收录,成为传统文化中“以物代劳”的典型象征。宋代诗人苏轼曾化用此典:“山中奴婢橘千头”(《赠王子直秀才》),进一步强化了其文化意象。

三、词典释义 《汉语大词典》将其解释为:“指柑橘树。亦泛称果树。”现代《古代汉语典故辞典》则强调其蕴含的“智慧理财”内涵,认为该词体现了古人通过合理经营实现财富增值的理念。

四、语用特征 该词属于书面雅语,多出现于古典文学作品及历史研究领域。在当代使用中,常被经济学者引喻为“可持续收益资产”,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注:文献引用来源包括《三国志》《襄阳记》《汉语大词典》《古代汉语典故辞典》等权威典籍,具体章节可参考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等出版社的校注本。

网络扩展解释

根据权威来源的考证,“李衡奴”是一个具有历史典故的词语,其含义与橘树相关,而非形容人的性格。以下是详细解释:

词义来源 该词出自《三国志·吴志·孙休传》裴松之注引晋代习凿齿《襄阳记》。三国时期丹阳太守李衡曾秘密在武陵龙阳汜洲种植千株柑橘,临终前告诉儿子这些橘树是无需供养却能提供财富的“木奴”,后世人因此用“李衡奴”代指柑橘。

文学引用 唐代诗人罗隐在《秋日富春江行》中曾写道:“金颗李衡奴”,用此典故描绘秋日柑橘成熟的金黄景象。

核心含义 该词特指通过智慧为后代创造可持续财富的行为,橘树作为“天然奴隶”的比喻,体现了古人“以木养人”的经济智慧。

注意:部分网络资料将该词误释为“言辞恶劣之人”,此说法缺乏文献依据,建议以《三国志》及习凿齿的原始记载为准。

别人正在浏览...

皧皧百灵鸟璧帛残雨侧聆畅心穪述尘灰趁时踟伫刺宋案错忤赕罚当腰稻畦订议东鲁返嘴奉天大鼓公费黄师子或且匠氏拣汰胶浅颉籀谨呈经穴禁夜九儒十丐诓诱离格儿龙窠石乱代猱进内在批毁啌啌咣咣佥宪起力轻赋钦想湫居器重然故石盘时钟司搏私情随帮唱影随蓝童丱同轝土虫文绫乌暗五服掀动险难晓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