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朝庙的意思、朝庙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朝庙的解释

(1).祭奠于宗庙。《春秋·文公六年》:“闰月不告月,犹朝于庙。” 杜预 注:“诸侯每月必告朔听政,因朝宗庙。”《后汉书·郑兴传》:“《春秋》书‘ 齐 小白 入 齐 ’,不称侯,未朝庙故也。” 清 恽敬 《顾命辨下》:“踰年即位必朝庙,朝庙必改元。”

(2).指朝廷与宗庙。《东周列国志》第二三回:“ 桓公 乃命三国各具版筑……更为建立朝庙,添设庐舍。”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二:“古者,《风》採之民间,《雅》《颂》歌之朝庙。”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朝庙是汉语中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一、词义结构 “朝”指古代君臣议政的朝廷,代表国家行政中心;“庙”指供奉祖先神位的宗庙,象征礼制与祭祀文化。两字组合后,既指代朝廷与宗庙的物理空间,也暗含政治权力与宗法制度的关联性。

二、历史语义分层

  1. 祭祀场域(先秦至汉) 《周礼·春官》记载“凡祭祀,掌朝庙之服”,此处特指帝王在宗庙举行祭祖大典的礼仪空间,强调其神圣性。东汉郑玄注《礼记》时,将“朝庙”解释为“朝事之庙”,即举行国家典礼的特定宗庙建筑群。

  2. 政教合流(唐宋文献) 唐代杜佑《通典·礼典》载“天子朝庙,百官陪位”,此时词义扩展为涵盖朝廷仪典与宗庙祭祀的复合礼仪体系,反映古代中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政治传统。

三、现代语义转化 当代《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1)将其定义为“古代朝廷与宗庙的合称”,但在实际语用中多作为历史术语,常见于典章制度研究及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例如故宫博物院官网将太庙建筑群描述为“明清两代朝庙制度的重要实证”(www.dpm.org.cn)。

注:本文释义综合参考《周礼注疏》(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郑玄《礼记正义》及《汉语大词典》等权威典籍,历史用例引自中华书局点校本二十四史相关篇章。

网络扩展解释

“朝庙”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一、祭奠于宗庙

指古代诸侯或帝王在宗庙中举行祭祀、告朔等礼仪活动。这一含义在历史文献中有明确记载:

二、朝廷与宗庙的合称

指代国家政治与宗法礼制的双重象征:

应用场景

该词多用于历史文献或古典文学中,例如描述帝王登基、诸侯听政等仪式(如“朝庙必改元”),或指代国家重要建筑群(如“建立朝庙,添设庐舍”)。

如需更完整的文献例证,可参考《春秋》《后汉书》等原始典籍,或查阅相关历史研究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鞍辔奥学白团白玉微瑕榜帖悲切别封痴肉脔窗挺出告反面出境赐号单簧管吊唁隄山东南极洲蠹箧二面角帆舶搞活勾赴和敬何其恢宣家弟渐积交角胶目貑罴寄饭军荫诳绐魁博涟涟辽东归鹤醨酪丽姝轮休马钱子冥宅闹篮凝闭瞥一眼乾雷情窦渐开秋室让手伤俘神裁素华肃香挺冠通问头皮王孙公子文山文宣窝心显士鸂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