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嚼子和缰绳。引申为拘束,限制。 唐 韩愈 《寄崔二十六立子》诗:“夫子固吾党,新恩释衔羈。” 宋 陈傅良 《送谢倅景英赴阙》诗:“相从饰边幅,欲语怀衔羈。”
“衔羁”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xián jī,具体解释如下:
古代诗文:
现代用法:
多用于文学或书面语境,描述人或事物受规则、制度等约束,如“突破传统衔羁”。
如需进一步了解诗词原文或具体用法,可参考、5、6提供的古籍例句。
《衔羁》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指扣留囚犯。在古代,囚犯被捕后,会被穿上衔羁以示囚禁。
《衔羁》的部首是衣(衣服),笔画总共为12画。
《衔羁》一词来源于古代官员对犯罪分子进行束缚的方式。当时,罪犯会被用绳索等工具绑在一起,形成一条“羁绊”,并将其穿上表示罪犯身份的特殊衣物。
《衔羁》的繁体字为「銜羈」。
《衔羁》在古时候的写法有所不同,其古字形为「銜羈」。其中「銜」是指佩戴;「羈」是指系缚。这两个字合在一起,表示囚禁、束缚。
他因涉嫌犯罪被捕后,被戴上了衔羁。
组词:
1. 羈縻(jī mí):指统治者用各种手段控制和约束下属。
2. 附羁(fù jī):指被囚禁或控制的人。
3. 自由(zì yóu):指不受限制的状态或权利。
近义词:拘留、禁锢、羁押。
反义词:释放、解脱、自由。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