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花径的意思、花径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花径的解释

花间的小路。 南朝 梁 庾肩吾 《和竹斋》:“向岭分花径,随阶转药栏。” 唐 李端 《暮春寻终南柳处士》诗:“入溪花径远,向岭鸟行迟。” 明 谢谠 《四喜记·花亭佳偶》:“花径尘芳,浅印花鞋小。” 冯雪峰 《雪峰寓言·狗和蔷薇》:“狗在花径中走来走去,怕迷失路途。”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花径是汉语中一个富有诗意的复合词,由“花”与“径”组合而成,其核心含义指两旁有花草的小路或狭窄通道。以下从词典释义、文学意象及文化内涵三方面详细阐释:

一、词典释义

  1. 字面含义

    “花”指植物的花朵或泛指开花植物;“径”指小路、通道。合称“花径”,即被花草簇拥或点缀的小道。此义项在古今汉语中通用,如《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释义为“两旁种有花草的小路”。

  2. 引申义

    因“径”有“途径”之意,“花径”亦可隐喻通向美好或闲适生活的路径,常见于文学作品中象征自然意趣或隐逸情怀。

二、文学意象与文化内涵

  1. 古典诗词中的意境

    花径是传统园林与诗词的重要意象,承载着自然雅趣与人文情思。例如杜甫《客至》名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描绘了诗人居所清幽的花园小径,既写实景,又显待客之诚。此意象在唐宋诗词中频现,成为田园诗、山水诗的典型场景。

  2. 园林美学的体现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花径是构景要素之一,如苏州拙政园的“海棠春坞”、留园“花步小筑”,均通过曲折花径营造步移景异之趣。其设计融合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美学理念,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3. 象征意义

    • 隐逸情怀:如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山寺花径暗喻超脱尘世的理想之境。
    • 生命哲思:落花满径的景象常引发时光流逝之叹,如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三、语言演变与相关词汇

  1. 古今用法延续性

    现代汉语仍保留其本义,如“公园花径”“庭院花径”,并衍生出“花蹊”“香径”等近义词,均强调花草环绕的小路特征。

  2. 文化符号化

    在当代语境中,“花径”常作为旅游景点、小区景观的名称(如庐山“花径公园”),或用于品牌、作品标题,延续其诗意美感。


参考资料:

  1. 杜甫《客至》全诗解析(中华书局《杜诗详注》)
  2. 陈从周《说园》(园林艺术专著)
  3.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及历代评注(上海古籍出版社《白居易诗集校注》)
  4. 庐山花径公园历史沿革(江西省文化旅游厅官网)

网络扩展解释

“花径”一词的含义可从多个角度解析,具体如下:

一、基本含义

指花丛间的小路,常见于园林或自然景观中,用于赏花、散步。例如唐代杜甫诗句“花径不曾缘客扫”,李端诗中“入溪花径远”均描绘了这一意象。

二、文学与比喻意义

  1. 象征短暂的美好:在成语中常比喻转瞬即逝的快乐时光,暗含人生无常的哲思。
  2. 诗词意境载体:如冯雪峰寓言中“花径尘芳”营造出细腻的自然场景,杜甫《春望》通过花径意象表达对盛景与现实的对比(注:实际诗句中未直接出现“花径”,可能为部分解读引申)。

三、实际地名

特指江西庐山花径景区,因白居易《大林寺桃花》闻名,内有如琴湖等景观,被称为“匡庐第一境”。

四、常见误区

需注意与植物学概念区分:“花径”并非指花的某个结构(如中的错误解释),而是指路径。


提示:该词含义需结合语境判断,文学作品中多侧重意境,实际使用中可能指具体地点。

别人正在浏览...

傲倨百技八戎蔽膝步戏藏头护尾茶炊诚恳弛懈嗤眩错然大饭店大觉倒噎气矴铁顿段躲匿饵结法古盖高公桑公羊篁筱混滂降奚角圭骄僻军气科教片楞里楞气亮荩辽队历鹿露口信满堂门流妙语连珠迷金醉纸明范南迈纳女牛首阿旁贫境千百千里之志弃代秋收冬藏羣徒鞣酸兽脊说戒松绿飧钱缩地补天叹喟滔滔不絶铁衣听失捰袖揎拳无量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