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逻辑学术语“演绎”的旧译名。 严复 《<天演论>自序》:“及观西人名学,则见其于格物致知之事,有内籀之术焉,有外籀之术焉。” 鲁迅 《坟·科学史教篇》:“顾 培庚 之时,学风至异,得一二琐末之事实,輒视为大6*法之前因, 培庚 思矫其俗,势自不得不斥前古悬拟夸大之风,而一偏于内籀,则其不崇外籀之事,固非得已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外籀汉语 快速查询。
“外籀”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下有特定解释,以下是综合整理后的详细说明:
“外籀”是逻辑学术语“演绎”的旧译名,指通过一般性原理推导出具体结论的推理方法。该词由严复在翻译西方逻辑学著作时引入,与“内籀”(归纳法)形成对比。
术语 | 对应现代译名 | 定义 |
---|---|---|
外籀 | 演绎 | 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 |
内籀 | 归纳 | 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 |
“籀”字本身与古代文字相关(如籀文),但“外籀”一词已脱离文字学范畴,主要用于逻辑学领域。该译名现已较少使用,现代多直接使用“演绎”一词。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查看来源网页中的详细例句与历史文献引用。
外籀是一个古代汉字,拆分部首为“人”和“竹”,共有10个笔画。这个词常用于描述人从事各种务农劳动,尤其是与种植庄稼、粮食有关的活动。
这个词来源于古代汉字演变过程中的变体字。在繁体字中,外籀的写法为「外箒」,外字的形状与现代简体字相似,主要由“人”和“口”组成,表示外面的意思。而籀字则用了更早期的写法,是由“竹”和两笔组成,表示了从事农耕劳动的意思。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外字的书写方式与现代相似,但籀字的写法则较为独特。在甲骨文时期,籀字的写法是由“竹”字旁加上两笔表示,形状稍微相似一个小竹笼。而在后来的汉字演变过程中,这种写法变成了两横一竖的写法。
一些例句中可以看到外籀这个词的用法。例如:“他整天在地里忙碌,外籀之劳使他身心俱疲。”这句话表示他在田间劳作的辛苦。
其他与外籀相关的词语包括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等。组词有“田外籀”(指农田外面的辅助性工作)和“利籀”(指利用种植农作物来获取利润)等。近义词有“田地”和“农田”,都表示与外籀相关的农作物种植的地方。反义词的例子包括“城市”和“工厂”,表示与外籀相反的城市生活和工业化劳动。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