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赤色的符节。《汉书·刘屈氂传》:“初, 汉 节纯赤,以太子持赤节,故更为黄旄加上以相别。” 唐 杜甫 《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见赠》:“空中右白6*虎,赤节引娉婷。”
(2).草名。萆薢的别称。 宋 崔公度 《感山赋》:“草则紫团之葠……牛膝、豹足、龙沙、虎须、赤节、紫蒨。”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七·萆薢》。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赤节汉语 快速查询。
赤节是汉语中具有多重含义的古典词汇,其核心释义可从以下两个角度展开:
一、古代符节制度 赤节最初指代古代使臣持用的朱红色符节,是周代至汉代外交仪制的重要象征。《周礼·地官》记载“掌节掌守邦节,山国用虎节,土国用人节,泽国用龙节,皆以金为之。使节用旌节,此汉时奉使者皆持节”,其中赤色旌节属使臣专用信物。《后汉书·光武帝纪》注引《汉官仪》明确说明“节以竹为之,柄长八尺,以旄牛尾为其眊三重,取高节之义”,赤色装饰象征帝王授权。
二、本草植物别称 在中医药典籍中,赤节作为仙茅(Curculigo orchioides Gaertn.)的别名见于记载。《本草纲目》卷十二载其异名来源:“其叶如茅,久服轻身,故名仙茅。梵音呼为阿输乾陀,又因其根独茎而赤,江南呼为赤节。”该植物根茎具有温肾壮阳功效,宋代《开宝本草》特别标注其“生西域,叶似茅,故名曰仙茅”。
“赤节”一词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指古代用作凭证的红色符节,常见于汉代制度。据《汉书·刘屈氂传》记载,汉朝符节最初为纯赤色,后因太子使用赤节,朝廷将其改为黄旄以示区别。唐代杜甫在《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见赠》中也有“赤节引娉婷”的描述,印证其作为仪仗或信物的用途。
一种多年生藤本植物,学名萆薢,其根茎可入药。宋代崔公度《感山赋》列举草药时提到“赤节”,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进一步明确其为萆薢的别名。该植物主治腰脚痹软等症,常与杜仲等药材配伍使用。
说明:以上解释综合了历史文献和本草学记载,其中符节含义侧重政治制度背景,草名含义则关联中医药用价值。需注意语境差异,避免混淆两种释义。
百二关河巴克什版纳鞭打快牛褊狷碧碧卜卜布囊其口采采常顺出群蹿劲粗使打掳端粹方块字番茄奉委凤屧抚今痛昔耕织图宫罚麾仗诘逐继母京毂镜饰酒慈莙荙菜裈褶了然黎母丽情力人緑蕙稆麦马靽马仗缪说木厢軿辂情数阒静绕越人中白钑花三对面先生擅退声影时移势易守约施博斯大林格勒随高就低同笔砚童木网墨雾舒献行销荡希宠歇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