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象徵派的意思、象徵派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象徵派的解释

以象征主义为创作方法的文艺流派。 胡也频 《到莫斯科去》:“然而这些名为印象派,象征派,写实派……这些各有来源的西洋画,也不能使 素裳 感到比较的满意。” 郭沫若 《当前诗歌中的主要问题》:“‘五四’以来的新诗有各种各样的新诗,什么新月派,象征派,这个派那个派的,我也弄不大清楚。”参见“ 象徵主义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象征派(Symbolism)是19世纪末起源于法国的文学艺术流派,其核心特征是通过具体意象表达抽象概念或深层情感。汉语词典角度对其释义可分为三层面:

  1. 词汇本义

    《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将“象征”定义为“用具体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而“象征派”特指“以暗示、隐喻为主要表现手法的艺术流派”。该流派主张超越现实表象,通过自然景物、神话符号等载体传递哲学思考与主观体验。

  2. 艺术表现特征

    据《辞海》艺术分册解析,象征派作品常采用“通感修辞”(如将色彩与音乐关联)和“多义意象”(如用“黑夜”隐喻未知命运),打破传统叙事逻辑,强调读者主观联想。例如诗人马拉美主张“描绘事物在心灵激发的状态而非事物本身”。

  3. 文学史定位

    《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卷》指出,象征派作为对自然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反拨,深刻影响了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其“意象叠加”“语言陌生化”等手法在中国新月派、朦胧诗创作中均有体现。

网络扩展解释

象征派是以象征主义为创作方法的文艺流派,主要活跃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法国,并对中国20世纪20-30年代的新诗创作产生重要影响。

核心概念与起源

  1. 起源
    象征派源于19世纪法国象征主义运动,先驱者为诗人波特莱尔(Charles Baudelaire),其1857年诗集《恶之花》通过意象隐喻表达对现代社会的批判,奠定了象征派的美学基础。1886年,诗人让·莫雷亚斯(Jean Moréas)在《象征主义宣言》中首次明确该流派的名称。

  2. 创作特点
    主张通过隐喻、暗示等手法揭示抽象情感与哲理,追求“以有形表现无形”。例如用“腐尸”象征社会堕落(波特莱尔),或通过自然意象映射内心世界(兰波、马拉梅)。这一特点与同期注重直观描写的印象派形成鲜明对比。

  3. 代表人物
    法国象征派核心成员包括兰波(Arthur Rimbaud)、魏尔伦(Paul Verlaine)、马拉梅(Stéphane Mallarmé)等。他们强调诗歌的音乐性与多义性,主张打破传统格律。

在中国的影响

20世纪20-30年代,李金发、戴望舒等诗人将象征派引入中国新诗创作。郭沫若曾评价:“象征派通过隐喻探索思想深度”,胡也频也提及该流派对中国现代文学多样化的贡献。

如需进一步了解象征派具体作品或与其他流派的比较,可参考汉典、百度百科等来源的完整释义。

别人正在浏览...

拜龙牌吧嚓瑸斒兵栏鄙士不容置辩不淑卜算菜骨策赠乘间投隙电杆电子排版防军肥利飞梭负俗匄貣高手膏液哽吃更坊弓挂天山宫月孤林汩没喊冤黑出律轰隆隆訇哮皇皇宦籍家败人亡鉴湖燋战尽止欬謦乐县梁家黛离程难凭刨花平型关谴呵佥人庆覃钦鸮穷鱼企足矫首絇屦伤寒圣览事途铁鉢同甲退任图腾崇拜亡地享牛翛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