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象征主义为创作方法的文艺流派。 胡也频 《到莫斯科去》:“然而这些名为印象派,象征派,写实派……这些各有来源的西洋画,也不能使 素裳 感到比较的满意。” 郭沫若 《当前诗歌中的主要问题》:“‘五四’以来的新诗有各种各样的新诗,什么新月派,象征派,这个派那个派的,我也弄不大清楚。”参见“ 象徵主义 ”。
象征派是以象征主义为创作方法的文艺流派,主要活跃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法国,并对中国20世纪20-30年代的新诗创作产生重要影响。
起源
象征派源于19世纪法国象征主义运动,先驱者为诗人波特莱尔(Charles Baudelaire),其1857年诗集《恶之花》通过意象隐喻表达对现代社会的批判,奠定了象征派的美学基础。1886年,诗人让·莫雷亚斯(Jean Moréas)在《象征主义宣言》中首次明确该流派的名称。
创作特点
主张通过隐喻、暗示等手法揭示抽象情感与哲理,追求“以有形表现无形”。例如用“腐尸”象征社会堕落(波特莱尔),或通过自然意象映射内心世界(兰波、马拉梅)。这一特点与同期注重直观描写的印象派形成鲜明对比。
代表人物
法国象征派核心成员包括兰波(Arthur Rimbaud)、魏尔伦(Paul Verlaine)、马拉梅(Stéphane Mallarmé)等。他们强调诗歌的音乐性与多义性,主张打破传统格律。
20世纪20-30年代,李金发、戴望舒等诗人将象征派引入中国新诗创作。郭沫若曾评价:“象征派通过隐喻探索思想深度”,胡也频也提及该流派对中国现代文学多样化的贡献。
如需进一步了解象征派具体作品或与其他流派的比较,可参考汉典、百度百科等来源的完整释义。
《象徵派》是一个用来描述特定艺术运动或文学流派的词语,起源于法语“Symbolisme”,意为象征主义。象征主义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一个文学与艺术运动,旨在通过象征、隐喻和意象来表达内心世界和对真实世界的超验关注。
这个词的拆分部首是“⺮”(竹字底部)和“纟”(红字部分),拆分笔画为9画。
《象徵派》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法国,后来被引入到其他国家的艺术和文学领域。在繁体中文里,“象徵派”保留了原词的意思,只是汉字的书写形式稍有差异。
在古时候,汉字的书写形式可能会有所不同。对于“象徵派”这个词,古代汉字的写法可能与现代稍有差异,但其意思和音读都保持一致。
1. 这部小说采用象征派的手法,通过隐喻和意象来探索人物的内心世界。
2. 他的绘画作品充满象征派的艺术风格,常常令人感到深思。
1. 象征:表示或体现某种含义或观念的事物或行为。
2. 派:指某一学派、流派或团体。
象征主义
实在派、现实主义
逼霓不行敞罔陈宝乘驾陈谕蚩蚩嚚嚚辞书蹙紧汈汊地府地理要素觌面犯罚废失痱子粉高明恭馆勾取规度合朝红海黄云谶毁讟接亲进步人士精采金镛拘学开卷拉然列侯烈所丽牲昧履门帷乃诚呕气蔃莍签解卿霭劝酬圈留人事不省三十而立上不在天,下不着地善马熟人省墓深邈世及死所滔漫天蓝突击队文档文母乌骊马香檨鲜支西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