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宦籍的意思、宦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宦籍的解释

记录官员名位的簿册文书。《史记·蒙恬列传》:“ 高 有大罪, 秦王 令 蒙毅 法治之。 毅 不敢阿法,当高罪死,除其宦籍。帝以 高 之敦於事也,赦之,復其官爵。” 郭沫若 《波斯诗人莪默伽亚谟》:“后来 尼让牟 入了宦籍,竟做到当时的教王 阿尔士朗 (AlpArslan)的宰相。”借指任职为官。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宠待大臣》:“ 陈中丞 时夏 宦籍 滇南 ,上因其母老,特命 云 贵 有司置传,送其母至其任所。”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宦籍指中国古代记录官员姓名、职位、履历等信息的官方名册或档案,是官吏身份与任免的法定凭证。其核心含义与功能如下:


一、词义解析

  1. 字源构成

    “宦”指官吏、仕途,“籍”为簿册、名册。合称即官吏登记册,体现古代人事管理制度。

    来源:许慎《说文解字》释“宦”为“仕也”,“籍”为“簿书”。

  2. 制度功能

    • 身份认证:记录官员籍贯、出身、品级,作为任职依据。
    • 铨选依据:吏部凭宦籍考核升迁,如唐代“凡官人,皆立簿历”。
    • 档案管理:存档于吏部或宫廷,供调阅核查。

      来源:杜佑《通典·职官典》载唐代官员簿籍制度。


二、历史演变

  1. 秦汉起源

    秦设“宦籍”区分官吏与平民,汉承其制,《史记》载“张汤为廷尉,列于宦籍”。

    来源:司马迁《史记·酷吏列传》。

  2. 唐宋完善

    唐代“甲历”档案(含家状、考绩)为宦籍雏形;宋代由审官院、吏部司掌官员名册。

    来源:王溥《唐会要·甲库》。

  3. 明清定制

    明代吏部“贴黄”(官员简历摘要),清代“履历引见折”均属宦籍范畴。

    来源:《明史·职官志》《清会典事例》。


三、文化意涵


学术参考文献

  1. 王超,《中国历代官制与文化》,中华书局,1992.(制度功能)
  2. 楼劲,《汉唐职官制度研究》,商务印书馆,2014.(历史演变)
  3. 郭建,《中国官制史》,东方出版中心,2020.(明清制度)
  4. 阎步克,《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文化意涵)

(注:因古籍原文无直接网络链接,标注来源著作;现代研究文献提供出版社信息以符权威性要求。)

网络扩展解释

“宦籍”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huàn jí,其核心含义及相关解释如下:

1.基本含义

“宦籍”原指记录古代官员职位、名位的官方簿册文书。其中,“宦”指官职,“籍”指登记名册,合起来表示对官员身份的系统记录。例如《史记·蒙恬列传》中记载:“除其宦籍”,即指从官员名册中除名。

2.历史用法

3.扩展意义

随着词义演变,“宦籍”可泛指个人的职业或社会地位。例如郭沫若在《波斯诗人莪默伽亚谟》中,用“宦籍”描述历史人物尼让牟的仕途经历。

4.发音与结构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案例(如《史记》记载的细节),可参考历史类典籍或权威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爱翫矮子观场安安稳稳保义镳客弊梗必要条件慅婴承欢赤龙子大才小用打派仗东榑纺丝烦亵奉顺分散主义覆本浮浮干捷槁乾后来简码极典晶灵鯨浦进一层积失巨珰隽辅颗恰扣住劳怨力把力挺满世间漫污孟常绵叹灭此朝食南宫敬拿送黏附齧杀朋知品命清介有守青云价人兵揉和纱绢首章搜简坦缓跳峦体内抟鑪五疾五言香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