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僧徒的食器。用铁制成,故称。 唐 戴叔伦 《赠行脚僧》诗:“木杯能渡水,铁鉢肯降龙。” 唐 白居易 《游悟真寺诗》:“至今铁鉢在,当底手跡穿。”
“铁鉢”(铁钵)是“铁製的鉢”的简称,由“铁”和“钵”两字组成。以下是详细解释:
字义解析
常见用途
文化象征
铁钵在佛教文化中具有修行和戒律的象征意义,代表“持戒”与“无欲”。日本茶道中也有铁制茶器,但名称和形制与佛教铁钵不同。
其他可能含义
若脱离宗教或传统语境,可能指现代工业中的铁制容器,或方言中对特定铁器的称呼,但需结合具体语境进一步确认。
由于未搜索到直接相关的资料,以上解释基于“铁”与“钵”的通用含义及文化常识。若涉及特定领域(如文物、方言),建议提供更多上下文以便精准解答。
铁鉢(tiě bō)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汉字组成。下面将对铁鉢的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字、古代汉字写法、例句、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进行详细说明。
铁鉢的第一个字是"铁"(tiě),它的部首是"钅"(金部),由十个笔画组成。第二个字是"鉢"(bō),它的部首是"金"(金部),由十一个笔画组成。
铁鉢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佛教。铁鉢又称为“僧鉢”,是佛教僧侣用来盛放食物的一种器具。在古代,僧侣们采取乞食制度,到外界化缘时,经常使用铁鉢接收信徒们的布施。
铁鉢的繁体字为「鐵鉢」,字形相似,只是加入了额外的铁形部首和更多的笔画。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和现代有所不同。铁鉢的古代写法有多种变体,其中一种常见的写法是「鐡鉢」。更多的古代写法可根据历史文献查找得到。
1. 僧侣们手捧铁鉢行走在街上,等待善信们的布施。
2. 佛教寺庙里摆放着许多闪闪发光的铁鉢。
铁鉢的相关词汇有:
1. 铁器:指由铁制成的各种器物。
2. 鉢盂:指用来盛放食物或液体的碗状容器。
3. 僧侣:指在佛教寺庙中出家修行的人,常使用铁鉢。
与铁鉢的意思相近的词汇有:
1. 僧钵:与铁鉢意思相同,是僧侣在佛教中使用的食物容器。
2. 缽:指一种七宝制成的碗状器皿,也是僧侣接受施主布施的容器。
与铁鉢的意思相反的词汇是:布施。布施指的是施舍、施赠,与接受布施的铁鉢相对应。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