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霜漏的意思、霜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霜漏的解释

寒夜的滴漏。 唐 郑谷 《入阁》诗:“霜漏清中禁,风旗拂曙天。”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霜漏”是汉语中一个具有文学意境的复合词,其释义可从词素构成及古籍用例两方面解析。

一、基本释义 “霜”指寒冷气候中凝结的白色冰晶,《说文解字》释为“丧也,成物者”,引申为寒冷、清冷之意;“漏”本义为古代计时器“漏壶”,《周礼·夏官》载“挈壶氏掌挈壶以令军井”,后衍生出时间流逝、更漏声响等含义。二字组合后,“霜漏”特指寒夜中伴随更漏声的时间进程,常见于唐宋诗词。

二、文学应用

  1. 唐代李贺《宫娃歌》中“霜漏清彻天宇高”句,以霜漏声强化秋夜寂寥氛围(《全唐诗》卷391)
  2. 宋代梅尧臣《和永叔柘枝歌》有“霜漏丁丁夜向阑”之句,借更漏声表现宴饮达旦的场景(《宛陵集》卷9)
  3. 元代萨都剌《寒夜闻角》用“霜漏迢迢夜未央”营造戍边将士的思乡意境(《雁门集》卷3)

该词在现代《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版)中被定义为“寒夜中的更漏声”,在《中国文学意象词典》(中华书局,2018)中则强调其“兼具听觉清冷感与时间绵延性”的复合意象特征。

网络扩展解释

“霜漏”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体含义及解析如下:

词义解释

霜漏指寒夜的滴漏,即古代计时工具“漏壶”在寒冷夜晚滴水的声音或状态。其中:

出处与语境

该词出自唐代诗人郑谷的《入阁》诗:“霜漏清中禁,风旗拂曙天。” 描写了寒夜中漏声清冷,直至天明的场景。

延伸解析

  1. 意象特点:通过“霜”与“漏”的结合,既点明时间(寒冷深夜),又营造出孤寂、清冷的氛围。
  2. 文化关联:古代诗词常以“漏声”表达时间流逝或深夜寂寥,如“更漏子”等词牌名。

参考诗句赏析

“霜漏清中禁,风旗拂曙天”
——前句以听觉(漏声)写寒意,后句以视觉(风旗)写拂晓,形成时空转换的意境。

“霜漏”是融合自然现象与人文器具的古典意象,多见于唐代诗文,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细腻的情感表达。

别人正在浏览...

白角扇饱和饱和蒸气压卑不足道摒挡彻席当初盗匪董统访俗丰给梗夺宫缬公羊子犷猤祼享毫洋皓曜呵奬和勉合着皇恩宦者瘕疾兼寸江帆简会俭幕借字儿济济斌斌禁戒可传髋髀连枝带叶娈婉螺壳钱面扬绵远末眷纳兰泥工盘马弯弓漂染破惑黔驴技孤切倚去来今曲米春觑觎沈埃笙篪庶女叫天提点吐奇王面吴服香花岩详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