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untry schod] 泛指学校。殷代叫庠,周代叫序
谨庠序之教。——《孟子·梁惠王上》
(1).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亦泛称学校。《孟子·梁惠王上》:“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弟之义。”《汉书·董仲舒传》:“立大学以教於国,设庠序以化於邑。”《旧唐书·儒学传上·萧德言》:“自 隋 氏版荡,庠序无闻。” ********* 《警告6*全6*国父老书》:“学子愤慨于庠序,商贾喧噪于廛市。”
(2).安详肃穆。庠,通“ 详 ”。安详。《后汉书·左雄传》:“九卿位亚三事,班在大臣,行有佩玉之节,动有庠序之仪。”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战主国》:“僧徒肃穆,众仪庠序。”《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纤手举而淡泞风光,玉步移而威仪庠序。” 蒋礼鸿 《敦煌变文字义通释·释容体》:“庠序,举动安详肃穆的意思。”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庠序汉语 快速查询。
"庠序"是中国古代对地方学校的统称,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根据权威汉语辞书的解释,其详细释义如下:
指中国古代的地方学校,特指西周时期的教育机构,后泛指乡学或地方官办教育场所。
层级关系:
(依据《汉语大词典》《古代汉语词典》)
夏商周三代差异
功能定位
既是教育场所,也承担地方教化、养老习射等社会职能(《礼记·王制》载"耆老皆朝于庠")。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 强调学校教育与道德教化结合。
"乡里有教,夏曰校,殷曰庠,周曰序" —— 明确三代学校名称演变。
在当代汉语中,"庠序"作为文言词,常见于历史文化论述,或用于典雅表达(如"庠序育才")。
注意:"庠"可单用,如"府庠"指府级官学(《辞源》释义)。
(注:因未提供可引用网页,来源仅标注权威纸质文献,建议读者查阅实体辞书或古籍点校本获取完整释义。)
“庠序”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读音为xiáng xù,具体含义及解释如下:
古代地方学校
“庠序”最初指代中国古代的地方官办学校,是夏、商、周三代对地方教育机构的称呼。例如:
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
后世将“庠序”扩展为对学校或教育事业的统称。如《汉书·董仲舒传》载:“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
词源发展
文化意义
“庠序”体现了古代“重教崇学”的传统,常与“孝悌”“礼义”等儒家伦理结合,成为社会教化的核心场所。
现代汉语中,“庠序”多用于文学或历史语境,指代古代教育机构,如“学子愤慨于庠序”;也可比喻教育事业,如“兴庠序,育人才”。
如果需要更完整的文献例证或历史背景,可参考《孟子》《汉书》等典籍,或权威词典如《汉典》。
八都儿豹别碑铭边保辩士鞭靴般若汤伯牙层盘出热楚天盹寐发愤展布发亮防除番役发源地干剧格不住勾阑构天贵京故土难离华表花脣怀抱儿毁方僭位急声郡君苛墨哭昭陵老账脸小烈心灵鉴留中不下髦蛮名物懦衿跑马占圈偏佞破鼎清谭让畔色斯伸头沈懿世君死胎蒜条素定叹词贪劣铁裲裆徒杠頽弊瓦脊遐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