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庠序的意思、庠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庠序的解釋

[country schod] 泛指學校。殷代叫庠,周代叫序

謹庠序之教。——《孟子·梁惠王上》

詳細解釋

(1).古代的地方學校。後亦泛稱學校。《孟子·梁惠王上》:“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弟之義。”《漢書·董仲舒傳》:“立大學以教於國,設庠序以化於邑。”《舊唐書·儒學傳上·蕭德言》:“自 隋 氏版蕩,庠序無聞。” ********* 《警告6*6*國父老書》:“學子憤慨于庠序,商賈喧噪于廛市。”

(2).安詳肅穆。庠,通“ 詳 ”。安詳。《後漢書·左雄傳》:“九卿位亞三事,班在大臣,行有佩玉之節,動有庠序之儀。”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戰主國》:“僧徒肅穆,衆儀庠序。”《敦煌變文集·維摩诘經講經文》:“纖手舉而淡濘風光,玉步移而威儀庠序。” 蔣禮鴻 《敦煌變文字義通釋·釋容體》:“庠序,舉動安詳肅穆的意思。”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庠序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庠序”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讀音為xiáng xù,具體含義及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古代地方學校
    “庠序”最初指代中國古代的地方官辦學校,是夏、商、周三代對地方教育機構的稱呼。例如:

    • 夏代稱“校”,商代稱“序”,周代稱“庠”,合稱“庠序”。
    • 《孟子·梁惠王上》提到:“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強調學校教育的重要性。
  2. 泛稱學校或教育事業
    後世将“庠序”擴展為對學校或教育事業的統稱。如《漢書·董仲舒傳》載:“立大學以教于國,設庠序以化于邑”。


二、曆史淵源與文獻出處

  1. 詞源發展

    • 夏、商、周三代對地方學校的名稱不同,後合稱“庠序”,成為古代教育體系的代名詞。
    • 唐宋以後,“庠序”逐漸泛指官學或地方教育機構。例如《舊唐書》提到“庠序無聞”,指戰亂後學校荒廢。
  2. 文化意義
    “庠序”體現了古代“重教崇學”的傳統,常與“孝悌”“禮義”等儒家倫理結合,成為社會教化的核心場所。


三、讀音注意事項


四、現代用法

現代漢語中,“庠序”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指代古代教育機構,如“學子憤慨于庠序”;也可比喻教育事業,如“興庠序,育人才”。

如果需要更完整的文獻例證或曆史背景,可參考《孟子》《漢書》等典籍,或權威詞典如《漢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庠序》的意思

《庠序》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學校的次序”或“學校的條款”。它指的是古代中國學校中的紀律、規定和秩序。《庠序》也可以泛指學校的規章制度和教育秩序。

拆分部首和筆畫

《庠序》這個詞的部首為“廣”,總共包含了9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庠序》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夏官司馬》一書中,後來被廣泛應用于古代封建社會的學校教育體制。現代漢字中,繁體字是“廂序”。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庠序》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古時的寫法為“小廣上四豎下田日二”。

例句

1. 嚴格遵守《庠序》,學校的教育秩序更有保障。

2. 學校領導出台了一系列新的《庠序》,旨在提高學生的自律能力。

組詞

1. 庠學:古代學校的簡稱。

2. 庠師:古代學校的教師。

3. 序列:事物按次序排列的順序。

近義詞

學校紀律、教育規章、教育秩序

反義詞

無序、混亂、不守紀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