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徒杠的意思、徒杠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徒杠的解释

可供徒步行走的小桥。《孟子·离娄下》:“岁十一月,徒杠成;十二月,舆梁成,民未病涉也。” 朱熹 集注:“杠,方桥也。徒杠,可通徒行者。”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徒杠”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主要表示一种简易的小桥,特指仅能供行人步行通过的桥梁。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字义分解

  1. 徒:

    本义为“步行”,引申为“不凭借交通工具”“仅依靠双脚”。《说文解字》释为“步行也”(来源:许慎《说文解字》)。此处强调桥梁仅供行人徒步通行。

  2. 杠:

    原指“独木桥”或“小桥”。《孟子·离娄下》有“岁十一月,徒杠成”的记载(来源: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赵岐注:“杠,方桥也。”清代训诂学家王念孙在《广雅疏证》中进一步明确:“杠者,小桥之名。”

二、词义解析

“徒杠”指古代建造的简易桥梁,结构简单(如单根木材或石板搭建),仅容行人徒步通过,无法承载车马。其核心特征在于:

三、典籍例证

清代学者王念孙在《广雅疏证·释宫》中明确释义:

“杠者,《孟子》‘徒杠’‘舆梁’,杠、梁皆桥也。杠谓小桥,梁谓大桥。”

此注厘清了“徒杠”与“舆梁”的差异,佐证其“小型步行桥”的属性(来源:王念孙《广雅疏证》)。

四、现代使用

该词属文言遗存,现代汉语极少使用,仅见于古籍研究或特定文化语境(如古建筑描述)。其内涵可类比今日的“人行步桥”或“简易木桥”。

总结

“徒杠”是古汉语中专指行人徒步通行的简易桥梁,强调其功能单一性与结构朴素性,反映了古代交通设施的实用分类。

网络扩展解释

“徒杠”一词存在两种不同解释,具体需结合语境判断:

  1. 本义(古代用法)
    源自《孟子·离娄下》:“岁十一月,徒杠成;十二月,舆梁成。”

    • 字面含义:指仅供徒步通行的小木桥(“徒”指步行,“杠”为简易桥)。
    • 引申背景:孟子以“徒杠”和“舆梁”(车行桥)作对比,强调为政者需根据时节循序渐进地完善民生设施,体现便民思想。
  2. 引申义(现代用法)
    现代部分词典(如查字典网)将其定义为成语:

    • 比喻含义:形容人虚荣自负,空有技能而无实际能力(“徒”指虚有其表,“杠”代指技能)。
    • 使用场景:多用于批评夸夸其谈、缺乏实践的人,例如:“他自称精通编程,却连基础代码都写不出,真是个徒杠。”

建议:若在古籍或文言文中出现“徒杠”,优先采用本义(小桥);若在现代语境中用于评价人物,则可能为引申比喻义。需注意部分网络来源对词义的解释可能存在混淆。

别人正在浏览...

隘厄榜首被窝儿残山剩水长差尺墨踳讹创议初钟当馆雕华地分发端凤榻赴选干戎关徼珪币瑰逸黄氅讲嘴僭异狡猾枷项矜法京花子金婚狂喜枯木龙吟两梁冠龙母龙爪露琼马不停蹄猛鸷渺弥模拟方法南道主人篇统否极阳回豾狸铺垫浅斟低唱啓行请春词清朴青屏裙花饶有兴味士五守隶首途水程舒适松包苏丹挽辞舞马遐赆陷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