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供徒步行走的小桥。《孟子·离娄下》:“岁十一月,徒杠成;十二月,舆梁成,民未病涉也。” 朱熹 集注:“杠,方桥也。徒杠,可通徒行者。”
“徒杠”一词存在两种不同解释,具体需结合语境判断:
本义(古代用法)
源自《孟子·离娄下》:“岁十一月,徒杠成;十二月,舆梁成。”
引申义(现代用法)
现代部分词典(如查字典网)将其定义为成语:
建议:若在古籍或文言文中出现“徒杠”,优先采用本义(小桥);若在现代语境中用于评价人物,则可能为引申比喻义。需注意部分网络来源对词义的解释可能存在混淆。
徒杠是一个中文词语,常用作形容某人在某个方面表现得过于自信、自以为是。徒杠的拆分部首是彳和木,它的笔画数为9。
徒杠一词的来源较为模糊,可能是民间慢慢形成的口头语。在早期,它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如繁体字“徒摃”。但在现代的简化字体中,只保留了“徒杠”这个写法。
据推测,徒杠一词的古代写法可能是“徒摃”。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改变,所以现代汉字的写法与古代有一些差异。
1. 他总是对自己过于自信,完全是个徒杠之人。 2. 这次比赛他认为自己一定能夺冠,结果却只是个徒杠。
徒杠在组词中可以与其他词语搭配,例如:
徒纵自大、空谈徒语、徒有虚名
徒杠的近义词包括自负、自大、自恃。反义词则是谦虚、谨慎、低调。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