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士徒的意思、士徒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士徒的解释

士卒;军队。《周礼·地官·载师》“凡民无职事者,出夫家之征” 汉 郑玄 注:“民虽有间无职事者,犹出夫税、家税也。夫税者,百亩之税;家税者,出士徒车輦给繇役。”《汉书·食货志上》:“有赋有税。税谓公田什一及工商衡虞之入也。赋共车马甲兵士徒之役,充实府库赐予之用。” 颜师古 注:“徒,众也。” 宋 曾巩 《曲珍四厢都指挥使绛州防御使制》:“尔能躬将士徒,摧坚殪敌,斩捕甚众,鼓行无前。”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士徒"是古代汉语中的复合词,具有双重含义:

一、基础释义 指士兵与服劳役的庶民,常见于军事文献。该词由"士"(武士)和"徒"(役夫)组合而成,特指军队中不同身份构成的群体。例如《史记·平准书》记载:"士卒之食皆仰给县官,士徒被甲劳倦"。

二、词义演变

  1. 唐代发展出"才智之士"的引申义,如韩愈《祭郴州李使君文》:"接雄俊于士徒,领簿书于台阁"
  2. 宋代词义扩大,可泛指读书人与门徒,《朱子语类》载:"士徒慕道而未得门径者"

三、构词特征 属并列式合成词,两个语素各自保留独立含义,组合后产生新的整体意义。这种构词法常见于先秦典籍,反映古代社会等级制度特点。

网络扩展解释

“士徒”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在不同文献中具有一致性,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士徒(拼音:shì tú)指士卒、军队,主要用于描述军事力量或士兵群体。该词常见于汉代及以前的典籍中。


历史文献依据

  1. 《周礼》:汉代郑玄注释《周礼·地官·载师》时提到,“家税者,出士徒车辇给繇役”,此处“士徒”指承担徭役的士兵。
  2. 《汉书·食货志》:“赋共车马甲兵士徒之役”,颜师古注“徒,众也”,明确将“士徒”解释为军队。
  3. 宋代曾巩《曲珍四厢都指挥使绛州防御使制》:“尔能躬将士徒,摧坚殪敌”,再次印证其军事含义。

常见用法


注意:易混淆的现代解释

部分现代网络资源(如)误将“士徒”拆解为“师傅与徒弟”,此解释缺乏古籍依据,可能是对“师徒”一词的混淆。实际古代文献中,“士徒”并无师生关系的含义。


“士徒”是古代军事术语,特指士兵或军队,需结合具体历史语境理解。现代使用中应避免与“师徒”混淆。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周礼》《汉书》等原始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遨曹抱鸡崩感表姐鄙况长生钟刬灭吃不了出樽疵失翠盖弹空说嘴倒悬大招帝傅丁玲断金翻嘴蜚览粉绘根插姑容河淤鹤珠黄汤辣水灰溜溜假妇戏交参急传惊飇阬壍连鴈潦草塞责临蓐璘珣流谤立象马尾香孟母三迁眠娗目眩头昏捻转儿匿端迁法迁国啓求阙失山泉施振手疏耍蛮所伤天体婉婵巍岑问缣游五花诰仙姿玉貌习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