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衡的意思、朝衡的详细解释
朝衡的解释
朝廷大权。《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十九年》:“庚申,下詔称:‘ 洎 与人窃议,窥窬万一,谋执朝衡,自处 伊 霍 ,猜忌大臣,皆欲夷戮。’”
词语分解
- 朝的解释 朝 ā 早晨:朝阳。朝晖。朝暮。朝霞。朝气。朝思暮想。朝令夕改。朝秦暮楚(喻反复无常)。 日,天:今朝。明朝。 晨夕野暮 朝 á 向着,对着:朝向。朝前。朝阳。坐北朝南。 封建时代臣见君;亦指宗教徒
- 衡的解释 衡 é 秤杆,泛指秤:衡器。衡镜(借指辨别是非善恶的标准)。衡鉴(衡镜)。 称量:衡钧(借指执掌国政之权)。 反复思索做出决定,比较评定:权衡。衡情度理。 平,对等:平衡。均衡。 指北斗星:衡汉(北斗
专业解析
朝衡(晁衡)的汉语词典释义
一、词义解析
“朝衡”是唐代日本遣唐使阿倍仲麻吕(698–770) 的汉名,亦写作“晁衡”。“朝”为姓氏,“衡”有平衡、公正之意,喻其德行。该词专指此人,属历史专有名词,无其他引申义。
二、历史背景与人物生平
阿倍仲麻吕于717年随遣唐使入长安,在国子监深造,后任唐玄宗朝左散骑常侍、安南都护等职。他精通汉学,与李白、王维等诗人交厚。753年东归遇海难,李白误闻其死讯作《哭晁卿衡》,后其辗转返长安终老于唐。
三、文化象征意义
“朝衡”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象征符号,代表:
- 唐代开放包容:外籍士子获朝廷重用;
- 汉字文化圈纽带:其汉诗收录于《全唐诗》,展现汉文化对东亚的深远影响。
四、权威文献佐证
- 《辞海》(第七版):“晁衡,即阿倍仲麻吕……中日文化交流史上重要人物。”
- 《中日文化交流史》(商务印书馆):详述其任职唐朝的史实及文学成就。
五、现代应用场景
该词现多见于:
- 中日关系史研究;
- 唐代涉外制度学术论著;
- 文化传播类教材(如高等教育出版社《外国留学生与中国文化》)。
来源说明
- 《辞海》(第七版),上海辞书出版社
- 《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人物卷》,浙江人民出版社
- 《全唐诗》(卷732),中华书局点校本
- 《唐代的外来文明》,[美] 薛爱华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朝衡”是一个多音多义词,其含义根据发音和语境不同而有所区别:
一、读作zhāo héng(成语用法)
- 基本含义:字面指“早晨衡量粮食的重量”,比喻对事物进行客观评价或审视。
- 详细解释:源自古代农业社会,农民常在清晨衡量粮食储备,后引申为强调以公正、准确的态度判断事物。例如:“他处理问题时始终秉持朝衡的态度。”
二、读作cháo héng(历史文献用法)
- 基本含义:指“朝廷大权”,多用于古代政治语境。
- 出处与示例:
《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十九年》记载,大臣刘洎因“谋执朝衡”(企图掌控朝廷大权)而被定罪,反映了该词在权力斗争中的使用背景。
三、辨析与总结
- 发音差异:
- zhāo héng:侧重客观评价,属比喻性成语。
- cháo héng:特指政治权力,属历史文献用词。
- 使用场景:
前者适用于日常表达中强调公正判断,后者则多见于历史或学术讨论中。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资治通鉴》原文或权威词典(如、4)。
别人正在浏览...
褊窄车鞅侈游大金刀鱼彫鎸丁字尺都堂断恩杜陵风月手房地负媪孵化器甘贫根魁寡乏光灵皇帝的新装黄钟大吕胡吹海摔回击秽行互施恩惠近服辑要汲冢古文聚焦骏驭开置亏欠量试李赤厘毫鹭鸶藤麋麨鸣凤条蠠没莫邪匿控偶一为之葡桃前亲晚后清壹屈情若存若亡商信释褐书符说说而已逃限踏鞒龆绮铁钱蕨通统腿脡委珠戊部候无伤大雅校长胁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