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 黄鐘大吕 ”。
黄钟,我国古代音乐十二律中六种阳律的第一律。大吕,十二律中六种阴律的第四律。常连用形容音乐或文辞庄严、正大、和谐和高妙。《列子·杨朱》:“黄鐘大吕不可从烦奏之舞。何则?其音疏也。”亦作“ 黄钟大吕 ”。《陆象山语录》卷下:“先生之文如黄钟大吕,发达九地,真启 洙 、 泗 、 邹 、 鲁 之秘,其可不传耶?” 毛錡 《<云帆集>后记》:“洞萧牧笛,我们固然需要,但我们更需要黄钟大吕。”
“黄钟大吕”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音乐或文辞的庄严、正大、高妙与和谐。以下是详细解释:
比喻音乐或文学作品气势恢宏、庄重典雅。例如:
最早见于《周礼·春官·大司乐》:“乃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以祀天神。” 郑玄注:“黄钟为阳声之首,大吕与之相合。”
该成语不仅体现古代音律体系,还承载着对艺术和文学崇高境界的追求,常用于强调作品的正统性和精神高度。
《黄钟大吕》是指中国古代音乐理论中的一种音阶,也是《五音调》中的一种。它的意思是黄钟和大吕,是古代乐律中的两个重要音调。
拆分部首和笔画:
《黄钟大吕》的拆分部首是「黄」(已划),「钟」(已划),「大」(已划),和「吕」(已划)。根据汉字的结构和笔画,「黄」有六画,「钟」有十二画,「大」有三画,「吕」有五画。
来源:
《黄钟大吕》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音乐理论。黄钟和大吕分别指的是两种不同音调、音阶和调式。
繁体:
《黃鍾大呂》是《黄钟大吕》的繁体写法。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书法中,「黄」可以写作「黃」,「钟」可以写作「鍾」,和「吕」可以写作「呂」。
例句:
《黄钟大吕》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独特的两种音调,常被用于表达庄重和肃穆的氛围。
组词:
组词可以有「钟鼓之音」、「大乐队」、「吕洞宾」等。
近义词:
近义词可以有「大正式」、「黄钟毕庆」等。
反义词:
反义词可以有「商调角音」、「小律平调」等。
安谧百法拨草瞻风不做声裁紩燀热醇駮春思此生戴盆大将军大酋大事记得岁地质时代东海逝波斗色争妍覆鹿寻蕉福州羹藿恒娥河右洪郁火气性价钞讲蒐金幡井喷纠拏克夺空却困心横虑乱逆鲁班尺露情吕太后的筵席没出产明劫磨障木性虐害暖玉鞍凭舟强谏嗛齐乾着青草倾服娆败生炒热卖圣意时变是守妄进亡缺委细下回分解霞明玉映销烁小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