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葡桃的意思、葡桃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葡桃的解释

即葡萄。 明 冯梦龙 《挂枝儿·情淡》:“圆纠纠紫葡桃闸得恁俏,红晕晕香疤儿因甚烧。”参见“ 葡萄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葡桃是汉语中对葡萄的古称或别称,特指葡萄科藤本植物及其果实。以下从词典释义、文献例证及植物学关联角度详细解析:


一、基本释义

  1. 植物指代

    “葡桃”即葡萄(Vitis vinifera),为落叶木质藤本植物,果实成串,呈圆形或椭圆形,味酸甜,可鲜食或酿酒。该名称在明清文献中常见,如明代《本草纲目》记载:“葡萄,《汉书》作蒲桃……可入酢,酿酒饮之。”

  2. 词源演变

    源自古代音译词“蒲陶”(汉代西域传入),后演变为“蒲桃”“葡桃”,最终定型为“葡萄”。清代《康熙字典》释:“葡,蒲桃也……今通作葡萄。”


二、古籍例证

  1. 药用记载

    《本草纲目·果部》详述葡桃药用价值:“葡萄……益气强志,令人肥健。酿酒服,暖腰肾。”印证其传统食疗地位。

  2. 文学意象

    唐代诗人李颀《古从军行》以“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暗喻西域物产输入,反映“葡桃”作为文化符号的早期使用。


三、植物学关联

葡桃属葡萄科(Vitaceae),其栽培品种可分为欧亚种(V. vinifera)与东亚种(如山葡萄 V. amurensis)。果实含葡萄糖、果糖及多酚类物质,兼具食用与经济价值。


四、方言与别称

部分方言区(如闽南语)保留“葡桃”发音,而现代汉语普遍采用“葡萄”。此差异体现词汇历时演变与地域语言特色。


参考资料

  1. 李时珍《本草纲目》(1596年刻本)
  2. 《康熙字典》(1716年武英殿版)
  3. 李颀《古从军行》,《全唐诗》卷133
  4. 《中国植物志》第48卷(科学出版社,1998年)

网络扩展解释

“葡桃”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一、作为葡萄的别称

  1. 基本释义
    葡桃是“葡萄”的另一种写法,常见于古代文献或方言中,例如明代冯梦龙在《挂枝儿·情淡》中写道:“圆纠纠紫葡桃闸得恁俏”。
  2. 发音与结构
    拼音为pú táo,字形结构为“葡”(上下结构)与“桃”(左右结构)的组合。
  3. 植物特征
    指落叶藤本植物,果实圆形或椭圆形,可鲜食或酿酒,如“葡桃干”“葡桃酒”等。

二、指桃金娘科植物

葡桃也指桃金娘科蒲桃属的常绿乔木,学名为Syzygium jambos,别名“蒲桃”。该植物果实可食用,具有观赏和生态价值。

补充说明

建议结合具体语境判断词义,古籍或方言中多指葡萄,植物学领域则可能指向蒲桃属植物。

别人正在浏览...

北美洲表土别县碧落侍郎并存不悖秉轴财署阊扉超悟逞肆诚僞大脑淡粉盗骊遁溃杜邮防次凡歌風漣逢年改更闺阈含姿胡扑搭橘官凉篷怜矜炼意疠疾林业六街三市旒旐里外露丑緑地眉睫母胎樯竿其道亡繇亲仁善隣气死风认义商标注册商奄之变诗选时钟虱蛀说空舒辟淑世讨理陶埴天悬地隔吻翰午茶无关宏旨贤善险折贤首心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