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超导的意思、超导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超导的解释

在一定温度下导体电阻和导体内磁感强度突然变为零的现象。具有零电阻性和完全抗磁性的导体称超导体。导体从正常态过渡到超导态时的温度叫做临界温度或转变温度。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超导是指导体材料在特定条件下电阻完全消失(零电阻)并对外部磁场产生完全抗磁性(迈斯纳效应)的现象。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超导现象的核心特征是零电阻和完全抗磁性。当材料温度降低到临界温度(Tc)以下时,其电阻骤降至零(通常小于10⁻²⁵Ω·m),电流可无损耗流动。同时,超导体内部会排斥外部磁场,形成“磁场屏蔽”,即迈斯纳效应。

二、关键特性

  1. 零电阻效应
    超导材料在临界温度下电阻完全消失,电流可无限循环而不衰减。例如汞在4.2K(约-269℃)时电阻突变为零。
  2. 完全抗磁性
    超导体内部的磁感应强度为零,磁场线被完全排斥在外,这一现象由迈斯纳和奥森菲尔德于1933年发现。

三、发现与原理

1911年,荷兰科学家昂内斯在研究液氦低温下的金属汞时首次观察到超导现象。超导的微观机制涉及电子形成“库珀对”,通过晶格振动实现无阻力运动(BCS理论),但部分高温超导材料的机制仍待完善。

四、应用与意义

五、研究挑战

目前大多数超导材料需极低温环境(如液氦/液氮冷却),制约了大规模应用。科学家正探索“室温超导”材料,若实现将引发能源、电子等领域的革命性突破。

如需进一步了解技术细节或最新进展,可参考搜狗百科或南方科技大学的权威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超导

超导是一个由两个部分组成的汉字,分别是“走”和“各”。走的部首是⻊(辶),笔画数为7;而各的部首是口,笔画数为3。

来源和繁体

超导一词源自于日本学者麻布大学的长冈半太郎教授,他在20世纪初首先发现了超导现象。超导的繁体字为“超導”。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超导一词的写法可能与现代有所不同。然而,由于超导这个概念是近代科学才发现和提出的,所以古代汉字中可能没有具体对应的写法。

例句

1. 这个材料具有超导的特性,可以在极低温度下传导电流。

2. 超导技术的应用在能源领域具有广阔的前景。

组词

超导电、超导体、超导材料、超导实验、超导装置。

近义词

超导体可以与超级导体互换使用,表示具有超导特性的物质。

反义词

超导的反义词是非导体或绝缘体,指无法传导电流的物质。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