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题本的意思、题本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题本的解释

(1). 明 清 时的一种奏章。 明 制:凡兵刑钱粮、地方民务等大小公事皆用题本,由官员用印具题,送通政司转交内阁入奏。私事则用奏本,不准用印。 清 初行题本与奏折制,科道及在京 满 汉 官员奏折均可直达宫门陈奏;军机处设立后,内外官员有紧急事务悉具奏折,即送军机处,而送通政司转达内阁的题本却成例行公事。 光绪 二十八年(公元1902),遂废题本,专用奏折,通政司亦一并裁撤。 明 沉德符 《野获编·京职·章奏异名》:“今本章名色:为公事则曰题本;为他事则曰奏本。收本之处,在内则曰会极门,在外则为通政司。”《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恰巧那个当儿,正出了个内阁学士缺,祭酒的名次,题本里应得开列在前,他自己心里的红算计,下次御门这个缺八成儿可望。”参阅《明史·职官志二》

(2).谓上奏章。 明 唐顺之 《与胡梅林总督书》之四:“公书中云欲题本,可且缓之,更看消息如何。”《红楼梦》第九七回:“哥哥的事,上司已经准了误杀,一过堂就要题本了,叫咱们预备赎罪的银子。”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题本是汉语中具有特定历史内涵的公文术语,其核心含义可从词典释义与历史制度两个维度阐释:

一、词典释义

《汉语大词典》定义“题本”为:

明清时期官员上奏皇帝的正式文书,需经内阁审阅后呈递,内容多为例行公事或政务请示,区别于机密奏折(奏本)。其格式严谨,需以官印为凭。

二、历史制度特征

  1. 文书性质

    题本属法定上行公文,用于六部、地方官员向皇帝呈报常规政务(如钱粮、刑名等),需附官方印信,流程公开透明。

  2. 格式规范

    遵循“题头+事由+正文+结尾”固定结构:

    • 题头:写明官职、姓名及“谨题请旨”字样;
    • 正文:分条陈述事项,语言庄重简练;
    • 结尾:标注日期并加盖官印。

三、与现代术语的关联

现代汉语中,“题本”一词已罕用于实际公文,但作为历史概念仍存于文献研究领域,其严谨的文书制度对后世公文规范化具有借鉴意义。


参考资料来源: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
  2. 白钢《明代政治制度研究》(中华书局)
  3. 李治安《元代至清代公文体系演变》(《历史研究》期刊)

网络扩展解释

“题本”是明清时期官员向皇帝呈递的一种正式公文,主要用于报告国家政务。以下是详细解释:

1.定义与用途

2.历史演变

3.格式与结构

4.研究价值

题本是明清官僚体系的核心文书制度,其兴衰反映了中央集权与行政效率的演变。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案例或文书原件,可参考国家档案局等权威机构的历史档案。

别人正在浏览...

艾席百鬼众魅白衣公卿绑劫办公楼遍周不利市裁示琛帛冲盹儿厨廪春冰词话丛编儋书趸打耳括子返俗飞飇鬼吹灯红润黄头回説回邅蹇策稽慢极重绝色佳人开说狂鞭老家儿老鸦离罢沦阴卯羹马印迷空步障明齐鸟陈鸟司跑表平序绮靡青览七十二营实利守宫砂损薄趚趚胎子贪慝滩羊停驾午日三公仙部乡稍鲜鲜小过节儿小拘孝幔子效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