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拯救,保全。《三国志·魏志·袁绍传》“天子以 绍 为太尉” 裴松之 注引《献帝春秋》:“ 绍 耻班在 太祖 下,怒曰:‘ 曹操 当死数矣,我輒救存之,今乃背恩,挟天子以令我乎!’”
“救存”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解释:
基本词义
“救存”指拯救并保全,强调通过援助使脱离危险或困境,同时维护其存在状态。例如《三国志》中袁绍提到“我辄救存之”,即多次挽救曹操性命并保全其地位。
出处与典故
该词最早见于《三国志·魏志·袁绍传》裴松之注引的《献帝春秋》。袁绍因不满官职低于曹操,愤言:“曹操当死数矣,我辄救存之”,表明他曾多次在曹操危难时施救并保全其性命。
结构与用法
相关词汇对比
与“救亡图存”不同,后者侧重国家危亡的拯救(如、8),而“救存”更广泛,可用于个人或群体的救助与保全。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具体用例,可参考《三国志》相关注释及汉典等权威辞书。
《救存》的部首是「攵」,总计包含8个笔画。
《救存》一词的来源相当古老,可追溯至古代华夏文明。它是由「救」和「存」这两个独立的字形组合而成。
《救存》的繁体字形为「救存」。
根据古代文献记载,古时候的汉字写法可能与现代有所不同。不过,尽管这些变化已经发生了,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救存」的字形仍然保持其基本的意义和构造。
1. 当灾难来临时,我们要全力以赴,尽力救存受困的人们。
2. 这个慈善机构致力于救助贫困家庭,帮助他们度过困境,保障其生存。
相关的组词包括「救助」、「救济」、「存亡」、「存底」等。
与「救存」含义相近的词汇包括「拯救」、「保护」、「挽救」。
与「救存」含义相反的词汇包括「放任」、「抛弃」、「破坏」。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