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秦俑的意思、秦俑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秦俑的解释

秦始皇 陵园的地下文物。1974年,发现于 陕西 骊山 脚下 秦始皇 陵园外的地下建筑中。共发现四个俑坑,总面积25380平方米。已发掘部分共出土武士俑八百余个,木质战车十八辆,陶马一百多匹,青铜兵器、车马器九千余件。这批兵马俑形象地展现了 秦 代军队的兵种、编制和武器装备情况。战车上一般有甲士三人,配弓箭、短剑和盾甲步卒。配长柄的戈、矛、戟、钺弓弩等。骑兵执剑或弓箭,马背辅鞯。武士俑身高1.78-1.87米,头梳各种发髻,身披形制不一的铠甲。陶俑、陶马如同真人、真马,排列有序、造型生动、比例适当,细部刻划尤为精致,反映了我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成就。也称 秦 兵马俑。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秦俑”一词在不同语境下具有双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文物本义(主要含义)

指秦始皇陵兵马俑,是秦代墓葬雕塑的代表性文物,具有以下核心特征:

  1. 发现背景
    1974年于陕西临潼骊山秦始皇陵东侧被发现,共四个俑坑,总面积约25,380平方米,已出土陶制武士俑、战车、陶马及青铜兵器等近万件,生动还原了秦代军队编制与装备。

  2. 艺术特色

    • 写实风格:陶俑高度约1.75-2米,陶马身长2米,与真人真马比例相近,细节如铠甲纹理、兵器形制均高度还原实物。
    • 神态刻画:将军俑威严持重,军吏俑干练勇武,士兵俑则展现多样神态,如弩兵专注拉弓、骑兵提缰待发,体现个体差异。
    • 军事布局:坑内按实战军阵排列,如弩兵在前、车步骑混合编队,反映秦代战术思想。
  3. 历史意义
    作为人殉制度的替代品,秦俑标志着丧葬文化的演进,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是研究秦代军事、艺术及社会制度的重要实证。


二、成语比喻义(衍生含义)

衍生为“外表华丽,内在空洞”的象征,源于秦俑“陶制精美却无生命”的特点,用于形容徒有其表的人或事物。


提示:如需了解更多细节(如俑坑构造、出土文物分类),可参考权威考古文献或博物馆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二

秦俑

秦俑是汉字词汇,由两个字组成。下面将对其拆分部首和笔画进行介绍。

拆分部首:秦(禾)+ 俑(人)

笔画:秦(8画)+ 俑(9画)

秦俑这个词的来源可追溯到秦朝时期,指的是秦始皇陵中的陶制的陪葬品,形象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古代生活的样貌。

秦俑的繁体字为「秦俑」。

古时候汉字写法可能与现代有所不同,但「秦俑」的基本形态在古代并未发生明显的变化。

以下是关于「秦俑」的用法示例:

参观陕西的秦俑是一次难得的文化之旅。

这座博物馆中展示了大量秦俑的精美陶俑。

与「秦俑」相关的组词有:秦始皇陵、陶俑、博物馆、文化之旅等。

「秦俑」的近义词可能是:秦陶、秦始皇陪葬品。

「秦俑」的反义词可能是:现代陶艺品。

别人正在浏览...

白茫茫白云乡柏招饱谙世故罢箸鄙朴儳路禅谈创意造言吹网欲满辞林达摩杜二番皂废然风鑒福橘辐射平衡弓车裹见邯郸记寒光亭宏观世界吰吰浑金璞玉家兵价款谏猎贱肆健驮罗焦沙烂石稼穑翁酒浆句绳恐逼款服了不可见龙猪路岐人蛮娘免租弥山亘野墓表囐哒倾跌亲家母勤谨渠幨删除身操井臼眚期收帐水层暑衣送东阳马生序逃徙腯成陷失下听携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