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耗减的意思、耗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耗减的解释

(1).损耗减少。《汉书·高帝纪下》:“会天下诛 秦 , 南海 尉 它 居南方,长治之,甚有文理,中县人以故不耗减。”《三国志·魏志·杜畿传》:“是时天下郡县皆残破, 河 东最先定,少耗减。”《魏书·高闾传》:“自中原崩否,天下幅裂,海内未一,民户耗减,国用不充,俸禄遂废。”《明史·黄泽传》:“ 泽 奏 金华 、 台州 户口较 洪武 时耗减,而岁造弓如旧,乞减免。”

(2).谓疲惫,不足。《资治通鉴·唐文宗太和八年》:“春,正月,上疾小瘳;丁巳,御 太和殿 ,见近臣,然神识耗减,不能復故。” 宋 朱熹 《答陆象山》:“ 熹 衰病日侵,去年灾患亦不少,比来病躯方似略可支吾,然精神耗减,日甚一日,恐终非能久於世者。”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先太仆》:“神色耗减,精气消亡。”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耗减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耗"与"减"两个同义语素构成,表示消耗减少的持续性过程。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商务印书馆,2020)释义,该词特指"(资源、能量等)逐渐消耗减少"的客观状态。

从构词法分析,"耗"字本义指谷物歉收,《说文解字》释为"稻属",后引申为物质损耗;"减"字从水从咸,原指水位下降,后泛指数量削减。二字组合形成递进式词义结构,强调事物在时间维度上的持续递减过程。

在语义层面,耗减包含三个核心要素:

  1. 主体限定性:多用于描述自然资源(如森林耗减)、生物种群(如鱼类耗减)或抽象能量(如精力耗减)
  2. 过程持续性:区别于瞬时性消耗,强调线性递减特征
  3. 结果可见性:通常通过量化指标呈现,如"石油储量年耗减率达3%"

该词在专业领域具有特殊释义,如经济学中指"资产自然贬值"(《经济学名词》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21),生态学中特指"物种数量低于自然恢复阈值"(《环境科学大辞典》,中国环境出版社,2018)。与近义词"消耗"相比,耗减更强调不可逆性和系统性特征。

网络扩展解释

“耗减”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一、基本释义

  1. 损耗减少
    指因消耗或损失导致数量、质量等逐渐减少。例如古代文献中常描述人口、资源因战乱或管理不善而减少的情况。

    • 例句:
      《汉书·高帝纪下》提到“中县人以故不耗减”,指因治理得当,中原人口未大幅减少。
  2. 疲惫不足
    形容人或事物因过度消耗而呈现疲态或状态不佳。例如《资治通鉴》中描述唐文宗“神识耗减”,指其精神萎靡。


二、用法与语境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案例,可参考《汉书》《三国志》等史书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百节阐辟程门飞雪池镜翠云鬟大陆边缘当馆大衍历底册隄遏独胆恶池干害泔脚感叹句归马放牛衮衣河东性槵子猾竖湖池蹇跂徼荣嘉庆子进丁局家开甲快慰狂怀悃悃坤灵来格莲子灵朮马射缪节魔说南郭子綦捻香泥丸弄硶儿耦象抛持炮船骑驴索句青杨热锅上的蚂蚁蛇莓身基释累石门十四弦庶建素壳铁里温通替棺团圞屯闵微微了了芗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