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损耗减少。《汉书·高帝纪下》:“会天下诛 秦 , 南海 尉 它 居南方,长治之,甚有文理,中县人以故不耗减。”《三国志·魏志·杜畿传》:“是时天下郡县皆残破, 河 东最先定,少耗减。”《魏书·高闾传》:“自中原崩否,天下幅裂,海内未一,民户耗减,国用不充,俸禄遂废。”《明史·黄泽传》:“ 泽 奏 金华 、 台州 户口较 洪武 时耗减,而岁造弓如旧,乞减免。”
(2).谓疲惫,不足。《资治通鉴·唐文宗太和八年》:“春,正月,上疾小瘳;丁巳,御 太和殿 ,见近臣,然神识耗减,不能復故。” 宋 朱熹 《答陆象山》:“ 熹 衰病日侵,去年灾患亦不少,比来病躯方似略可支吾,然精神耗减,日甚一日,恐终非能久於世者。”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先太仆》:“神色耗减,精气消亡。”
“耗减”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损耗减少
指因消耗或损失导致数量、质量等逐渐减少。例如古代文献中常描述人口、资源因战乱或管理不善而减少的情况。
疲惫不足
形容人或事物因过度消耗而呈现疲态或状态不佳。例如《资治通鉴》中描述唐文宗“神识耗减”,指其精神萎靡。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案例,可参考《汉书》《三国志》等史书原文。
耗减是一个动词短语,表示减少或降低消耗的意思。
耗的部首是而(ㄦˊ),总笔画为9。
减的部首是冫(bīng),总笔画为4。
耗减一词的来源较为模糊,没有确切的文献记载。
耗减的繁体字为耗減。
在古代汉字中,耗减可能有多种写法,如耗剪、耗節等。
1. 为了降低成本,必须采取措施尽量耗减能源的使用。
2. 这个新产品的设计更加节省材料,使得生产成本得以耗减。
3. 他通过调整生活习惯,成功地将每月的开支耗减了一半。
使用耗减作为部分组词:
耗减能源、耗减成本、耗减资源、耗减开支。
节省、减少、削减、降低。
增加、提高、扩大、增长。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