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 惕厉 ”。
“惕励”是一个汉语书面词汇,具有双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该词多用于正式场合或文学作品中,强调在危机感中寻求进步,常见于政论、历史评述及励志语境。需注意其书面语特性,日常口语中较少使用。
惕励是一个汉字词语,拆分部首为心和易,笔画总数为15。心部表示与心理、情感相关的意义,易部则表示容易、易于等含义。因此,惕励的意思可以解释为对自己的内心进行警觉和努力。
惕励一词源自《老子·德经》:“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这里的“惕励”原意为醒悟和自省,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演变为指纠正错误、提醒和勉励自己或他人的行为。
在繁体字中,惕励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惕励可以写作“悌勵”。其中,“悌”表示顺从恭敬,“勵”表示鼓励鞭策。
以下是一些关于惕励的例句:
1. 他对自己的学业非常惕励,每天都会刻苦用功。
2. 在困境中,我们应该惕励自己,不放弃希望。
除了惕励外,还有一些与之相关的词语:
1. 警觉:对周围环境和可能出现的情况保持高度警惕。
2. 努力:为了实现目标或完成任务而付出辛勤的努力。
3. 鼓励:用言语或行动提升他人的信心和积极性。
相反的词语是:
1. 放松:减轻对自己要求,不再紧张或努力。
2. 自满:满足于现状,不再向前努力进取。
总而言之,惕励是一个警觉和努力的词语,其来源于古代经典文献,拆分部首为心和易。通过惕励自己,我们可以更好地提高自己的素质、实现人生目标。警觉、努力和鼓励是与惕励相关的其他词语,而放松和自满则是相反的概念。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