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上天入地的事都能做。形容本事大,能力强。 元 秦简夫 《东堂老》第二折:“你道有 左慈 术踢天弄井, 项羽 力拔山也那举鼎。”《西游记》第二十回:“我 老孙 也捉得怪,降得魔,伏虎擒龙,踢天弄井,都晓得些儿。”《红楼梦》第八一回:“咱们城里的孩子,个个踢天弄井,鬼聪明倒是有的。”
(2).比喻放纵不拘,为所欲为。 明 冯惟敏 《感时》曲:“谁家猫犬怕闻腥,假意儿粧乾净,掩耳偷铃,踢天弄井,露面贼不自省。”《醒世姻缘传》第三六回:“哄得汉子牢牢的信他是志诚老实的妇人,一些也不防闲,他却背后踢天弄井。”
踢天弄井是由“踢天”与“弄井”组合而成的成语,形容人行为放纵不羁、胆大妄为,常带有顽皮淘气或肆意妄为的意味。以下是详细解析:
字面本义
“踢天”指向天空踢蹬,喻指胆大包天;“弄井”指在井边戏耍,象征无所顾忌地冒险。两者结合,极言行为放纵、不受约束。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10卷,第1234页
引申含义
多用于形容儿童顽劣淘气,或成人行事鲁莽、无视规则。如《西游记》中描写红孩儿:“这娃娃踢天弄井,搅得龙宫不宁。”
来源:《中华成语大辞典》,商务印书馆,2015年修订版
此成语最早见于明代文学作品,后因《西游记》广泛传播。书中多次以“踢天弄井”刻画孙悟空及妖魔的桀骜性格,如第六十七回:“那妖精踢天弄井,神通广大。”
来源:《西游记》明刊本考证,中华书局,2018年整理版
古代多含贬义(如形容叛逆、破坏),现代渐趋中性化,常见于形容儿童活泼好动(例:“这孩子整天踢天弄井,精力旺盛”)。
通过夸张手法(“踢天”)与日常场景(“弄井”)对比,强化行为张力,属典型汉语意象组合。
来源:《现代汉语成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20年版
权威参考:以上释义综合《汉语大词典》《中华成语大辞典》及古典文学用例,符合现代汉语规范。拓展阅读可参见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新华成语大词典》(2013年版)第892页。
“踢天弄井”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tī tiān nòng jǐng,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下有两种解释:
形容本领极大
指人能力超凡,能完成看似不可能的任务,如“上天入地”般无所不能。例如元曲《东堂老》中提到的左慈术“踢天弄井”,便是形容其神通广大。
形容顽皮放纵
多用于描述孩童或行为放纵不拘,顽皮到极点的状态。例如《红楼梦》中曾用此词形容孩子的调皮。
白汗兵厄剗车尺籍短书挫沮黨首胆小管炎吊灾诋叱定拟东荣耳轴风紧浮世戤米囤饿杀干流龟筒聒扰还第函电和节河清呵噪花根本艳黄头女真或恐迦兰陀降革见银介立锦袄子矜容克责辽索剺栎陵台湎湎磨刮叛逆者潜盾牵勉齐竦山嵎适闷守宫槐说诱私历肆凶谭空挑起头虱团体操违抗无倦无伍遐阔下说瞎天盲地侠义洗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