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下意的意思、下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下意的解释

(1).谓屈意;虚心和顺。《汉书·蒯通传》:“彼 东郭先生 、 梁石君 , 齐 之俊士也,隐居不嫁,未尝卑节下意以求仕也。”《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诸兄每读经传,輒下意难问。” 周寿昌 注补正:“下意,犹《礼》‘下气怡色’之谓也。难问,辨难詰问也。”

(2).出主意;作决定。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政事》:“ 贾充 初定律令,与 羊祜 共咨太傅 郑冲 …… 羊 曰:‘上意欲令小加弘润。’ 冲 乃粗下意。”《梁书·元帝纪》:“﹝ 元帝 ﹞初生患眼, 高祖 自下意治之,遂盲一目,弥加愍爱。”《魏书·崔休传》:“ 休 久在臺阁,明习典礼,每朝廷疑议,咸取正焉。诸公咸相谓曰:‘ 崔尚书 下意处,我不能异也。’”

(3).随意。《醒世姻缘传》第二七回:“下意的送二两银子,也不叫他住二日,就打发他家去了!”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下意”在汉语中是一个多义词,其具体含义需根据语境判断,主要包含以下释义:

一、谦逊待人的态度(常用义)

指放下身段、保持谦卑的心意,多用于描述对尊长或他人的恭敬态度。

例:《后汉书·和熹邓皇后纪》载“每有宴会,诸姬贵人竞自修整……后独澹然,衣不饰彩,裳不加缘,上以为精炼,下意愈隆。”此处的“下意”即体现皇后对上的恭谨之心。

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二、臣属的谏言或民意(古义)

古代文献中可指臣子向君主提出的建议,或泛指下层民众的意愿。

例:《汉书·贾谊传》有“臣闻圣主言问其臣,而不自造事,故使人臣得毕其愚忠,唯陛下财幸以承天心。”其中“下意”隐含臣子进言之意。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三、现代引申:隐晦的暗示(较少用)

当代语境偶用于表示言语中未明说的深层意图,需结合上下文理解。

例:如“他话中有话,需细察其下意”,此处强调隐含的潜台词。

来源:现代汉语语料库(北京大学CCL语料库)


权威参考说明:

  1. 《汉语大词典》为汉语释义权威工具书,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详见官方介绍(注:链接为出版社书目页)。
  2. 《古代汉语词典》由商务印书馆发行,收录古汉语词条及书证,详见官网介绍
  3. 北京大学CCL语料库为语言学研究常用资源,收录海量现代汉语语例。

网络扩展解释

“下意”是一个汉语词汇,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以下是详细解释:

1.屈意虚心和顺

指降低自己的姿态,表现出谦逊和顺的态度。常见于古代文献,如《汉书·蒯通传》提到“未尝卑节下意以求仕”,《后汉书》也提到“下意难问”,均体现虚心求教或自谦的姿态。


2.提出主张或作决定

表示表达意见或做出决策。例如《世说新语》中记载的“上意欲令小加弘润”,这里的“下意”指提出具体建议或主张。


3.随意、不经意

指未经深思熟虑的行为或态度。如《醒世姻缘传》中“下意的送二两银子”,形容随意、不刻意而为的举动。


其他补充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文献出处,可参考查字典、沪江在线词典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百和香背军豳风图蝉化齿弊舌存驰慕垂绅春愁撮口瘄疹得寸则寸钉子户二童一马冯歡铗更房官稷孤岛合身赫戏画殿华贵建华见微知萌揭破桀贪骜诈解夏吉乌两榜进士两庑炼术嫠独淋润六挚隆贵绿篱买官目礼碾硙排气污染潜使悄默樵苏骑鬭青黛蛾驱吓懹畏任咎扫街食苹师术收缭输挽殊骛司空天方恬穆天寿天菑往志先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