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代诸侯作符信用的五种玉。即璜、璧、璋、珪、琮。《书·舜典》:“修五礼、五玉、三帛、二生、一死、贄。” 孔 传:“修吉凶宾军嘉之礼,五等诸侯执其玉。” 孔颖达 疏:“此云五玉即上文五瑞,故知五等诸侯执其玉也。” 汉 班固 《白6*虎通·文质》:“五玉者各何施?盖以为璜以徵召,璧以聘问,璋以发兵,珪以信质,琮以起土功之事也。”《南齐书·乐志三》:“五玉既献,三帛是荐。”
(2).代称诸侯。 唐 独孤及 《季冬自嵩山赴洛道中作》诗:“三微復正统,五玉归 文祖 。”参见“ 五瑞 ”。
(3).五色之玉。 南朝 齐 王融 《奉养僧田篇颂》:“五玉已润谈而信,八桂虽芳风乃扫。”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五玉汉语 快速查询。
五玉是古代礼制中具有特殊象征意义的五种玉器组合,其含义与用途可从以下角度阐释:
基本释义
五玉指“圭、璧、琮、璜、璋”五种玉制礼器。据《汉语大词典》定义,五玉为“古代诸侯朝聘所用的五种玉器”,象征等级与权力。其形制与用途各有不同,如圭为长条形,主祭祀天地;璧呈圆形中空,喻礼敬山川。
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
五玉制度源于周代礼制。《周礼·春官·大宗伯》记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其中五玉对应五方(东、南、西、北、中)与五色(青、赤、白、黑、黄),体现“天人合一”的哲学观。郑玄注疏称:“五玉以彰信于天下”,强调其在政治盟约中的作用。
等级与使用规范
五玉的使用严格遵循等级制度。《礼记·王制》载,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不同爵位对应不同玉器形制与纹饰。贾公彦在《周礼疏》中进一步说明,五玉需“瑑刻纹饰以别尊卑”,体现礼法的严谨性。
文化演变与后世影响
汉代以后,五玉逐渐从礼器演变为象征祥瑞的文化符号。唐代孔颖达《五经正义》提及“五玉”与五行学说结合,衍生出辟邪、祈福等民俗功能。明清时期,五玉纹样多见于宫廷器物,如故宫博物院藏“青玉五螭纹璧”即融合古制与时代审美。
“五玉”是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概念,主要涉及礼制与权力象征。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五玉指古代诸侯作为符信使用的五种玉器,具体包括璜、璧、璋、珪(圭)、琮。这五种玉器在《尚书·舜典》中已有记载,与“五礼”(吉、凶、宾、军、嘉)相配合,是等级制度的体现。
部分文献提到“五玉”也指五色之玉(青、赤、白、黑、黄),或装饰性玉器组合(如琥、璉),但此说法多见于非权威来源,需结合上下文判断。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典》《尚书》注疏等典籍原文。
贝利悲嘶炳炳烨烨比萨扬人惭惋长右伧攘赤诏怆楚慈奬待搭不理淡饭黄虀道德实践大破大立大同市玷汙鼎官棣棠恶稔祸盈放开反抗期肺痨浮箭浮龙勾核絓累鼓动含敛后嗣花鼓胡袋火器营加爵剪筒家喻户晓积冱劲草精诵均和看客郎吏目连嗐头宁考俳儛偏照铺卧弃妇青襟湫湿讪谲扇庖室徒四壁石脂叹咤退心瓦棺王旌乌纳裘夏时携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