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反抗期的意思、反抗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反抗期的解释

青少年发展过程中独立性倾向最明显的时期。通常在十一、十二岁至十四、十五岁。该时期的少年身心方面虽不成熟但有剧烈的变化,如身高猛长,第二性征越来越明显,经验和能力飞快增长,摆脱成人监护的愿望异常强烈,因而与成6*6*视他们为不成熟产生矛盾,表现出反抗心理和行为。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反抗期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反抗期是发展心理学中的重要概念,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阶段性自我意识觉醒与行为对抗现象,主要表现为对权威(如父母、教师)的质疑和挑战。该概念在汉语词典中通常定义为“青少年或儿童在特定年龄阶段表现出的逆反心理与行为时期”(《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其核心特征与阶段划分如下:

一、定义与心理学基础

反抗期源于个体心理发展的自主性需求,是儿童向独立人格过渡的必经阶段。心理学研究将其分为两个关键期:

  1. 第一反抗期(幼儿期,2-4岁)

    幼儿通过拒绝指令(如“不要”“我自己来”)建立初步自主意识,标志自我概念形成。

  2. 第二反抗期(青春期,12-16岁)

    青少年因认知能力提升与社会角色探索,表现出对规则、管教的强烈质疑,本质是寻求身份认同的体现(雷雳《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二、典型行为特征

三、社会适应意义

反抗期是社会化进程的积极信号,其健康发展需家庭与学校引导:

权威参考文献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https://www.cp.com.cn/book/cac18c3f-a.html
  2. 雷雳. 《发展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http://www.pep.com.cn/products/xlxkfzxlx/
  3. 中国青少年研究会. 《青少年心理健康年度报告(2023)》. http://www.cycra.org.cn/report/2023
  4.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青少年心理发展指导手册》. http://psych.bnu.edu.cn/resource_guide

网络扩展解释

反抗期是心理学中描述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因身心发展矛盾而出现逆反行为的阶段,主要分为两个时期:

1. 第一反抗期(2-5岁)
儿童通过争取行动自由表达独立意识,例如坚持自己走路、吃饭等。这一阶段是自我意识萌芽的标志,表现为对成人指令的抗拒。

2. 第二反抗期(11-15岁)
伴随青春期生理剧变(如身高猛增、第二性征发育)和心理发展,青少年要求被当作成年人对待,渴望行为与心理的全面独立。但因其社会经验不足、情绪不稳定,常与成人产生矛盾,心理学称此阶段为“突变期”或“危险期”。

核心特征

应对建议
家长可通过平等沟通、适度放权(如允许参与家庭决策)帮助青少年平稳过渡,避免强硬压制激化矛盾。

别人正在浏览...

惫色边驿萆挈草帽倡答池阁吹须突眼畜力从婢躭迟谠理道沟掉尾帝功斗柑多识法章非愚则诬府室负众高兴阁皁管业孤尖骨突花簇锦攒荒忙桓楹胡禄僥驳九皋赳赳桓桓九牛万象之力烤花克紧连机碓辽天翮捋虎须吕祖孽牙飘樊落混破故恰好歧路清冷日事钱伞兵山兜盛治守宰殊趋疏音听说瓦敦无遗类象齿焚身降魔窙豁消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