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退心的意思、退心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退心的解释

(1).佛教语。谓修持之心退转。 南朝 陈 徐陵 《谏仁山深法师罢道书》:“一旦退心,於理邀矣。”《敦煌变文集·妙法莲华经讲经文》:“王既求闻不退心,日夜搥鐘兼击鼓。”参见“ 退转 ”。

(2).后退之心。《宋书·武帝纪上》:“我一得入 峴 ,则人无退心。驱必死之众,向怀贰之虏,何忧不剋?”《三国演义》第四一回:“ 云 并无半点退心,只顾往来寻觅,但逢百姓,便问 糜夫人 消息。”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退心"是汉语中具有双重语义场的复合词,其词义解析需分两个维度展开:

一、普通词汇释义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将其释为"打消原有念头"的动词结构,强调主观意志的撤回过程。这种用法常见于文学作品中,如茅盾《子夜》中"他忽然退心转意",形象描绘了决策者的心理转折。

二、佛教术语解析 作为梵语"vairatya"的汉译,该词在《佛学大辞典》中具有特定宗教内涵:

  1. 根本义:指修行者退失菩提心(bodhicitta),即放弃追求觉悟的初发心,如《大智度论》卷十五所述"菩萨退心,不至菩提"
  2. 行为表征:表现为懈怠(kauśīdya)、放逸(pramāda)等烦恼心所的生起,《瑜伽师地论》卷二十九将此列为修持障碍
  3. 对治方法:《菩提道次第广论》建议通过四力忏悔(catvāri balāni)来修复退失的道心

注:本文释义参考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语料库及中国佛教协会《佛学名词翻译标准》。

网络扩展解释

“退心”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因语境不同而有所差异,主要可从以下两方面理解:

一、佛教术语

指修行者在修持过程中产生退缩、放弃的念头,即“修持之心退转”。例如,南朝陈徐陵在《谏仁山深法师罢道书》中提到“一旦退心,於理邀矣”,说明修行者若中途放弃,则难以达到目标。敦煌变文《妙法莲华经讲经文》中“王既求闻不退心”也强调了坚持修持的重要性。

二、普通含义

指人在行动或信念上产生后退、动摇的心理状态。例如:

  1. 军事场景:《宋书·武帝纪上》记载“我一得入岘,则人无退心”,意为占据有利地形后,士兵不再有退缩之意。
  2. 个人意志:《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描述赵云“并无半点退心”,表现其坚定的决心。

补充说明

部分词典(如查字典)将“退心”解释为成语,指“背离正道、背叛信仰”,可视为对上述两种含义的引申。但需注意,这一用法在传统文献中较少直接体现,更多是结合具体语境的现代释义。


若需进一步了解不同语境下的用法,可参考《宋书》《三国演义》原文或佛教经典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百兽率舞暴风疾雨嘈啐超世绝伦称声赤駮侈辞传动穿小鞋逴逴楚雅大卵石董狐笔二隐芳馔凤传風性改业狗监过极行步如飞合页划圈荐书交爵寄殡级长节义駉駉祭司长居高临下凉床马上比武明师闵笑墨汁穆羽讷口少言强梧敲竹竿清籁热地仍仍神应实任水火不辞説不定树子素望同归于尽兔角牛翼吐谈惋切魏彊珷玞下家现代汉语词典嚣嘈翛然析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