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无弦琴的意思、无弦琴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无弦琴的解释

同“无絃琴”。没有弦的琴。南朝梁萧统《陶靖节传》:"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后用以为典,有闲适归隐之意。

 無絃琴:没有弦的琴。 南朝 梁 萧统 《陶靖节传》:“ 渊明 不解音律,而蓄无絃琴一张,每酒适,輒抚弄以寄其意。”后用以为典,有闲适归隐之意。 唐 白居易 《夜凉》诗:“舞腰歌袖抛何处?唯对无絃琴一张。” 清 曹寅 《宋牧仲中丞见招奉和二韵》之一:“中丞独儒雅,示抚无絃琴。”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无弦琴是汉语典故词汇,本指未安装琴弦的乐器,后引申为文人超脱物象、追求精神自足的文化意象。其核心含义包含以下四个层面:

一、释义溯源 《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无弦琴,即未上弦之琴,原指东晋陶渊明所持素琴"【1】。此物最早见于《晋书·陶潜传》记载:"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二、典故出处 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在《陶渊明传》中详述:"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2】此记载成为后世理解该典故的重要文本依据。

三、引申义项

  1. 象征文人雅趣:北京大学袁行霈教授在《陶渊明研究》中指出,无弦琴是"中国文人追求弦外之音、象外之旨的审美符号"【3】。
  2. 哲学载体:叶嘉莹在《迦陵论诗丛稿》中解析,此意象蕴含"得意忘言"的玄学思想,与《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形成互文【4】。

四、文学引用 唐代李白《赠临洺县令皓弟》云:"大音自成曲,但奏无弦琴",宋代苏轼《琴诗》写道:"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皆化用此典,展现其深远的文化影响。

注: 【1】《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2】萧统《陶渊明传》中华书局,1979年校注本 【3】袁行霈《陶渊明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4】叶嘉莹《迦陵论诗丛稿》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

网络扩展解释

“无弦琴”是一个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词语,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词义来源

该词源于陶渊明的典故。据南朝梁萧统《陶靖节传》记载,陶渊明虽不懂音律,却常备一张无弦琴,饮酒尽兴时便抚弄琴身寄托情思,并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这种超然物外的态度,成为文人雅士表达闲适归隐之意的象征。

二、比喻意义

  1. 象征闲适归隐:常用于诗词中表达隐逸情怀,如白居易的“舞腰歌袖抛何处,唯对无弦琴一张”,以及李白以“无弦琴”暗喻友人的高洁志趣。
  2. 暗指虚有其表:也引申为缺乏实际作用的事物,如查字典解释其“比喻没有声音或虚设的形式”。

三、文学运用

唐代诗人常借此典故抒情:

四、文化意蕴

无弦琴超越了乐器的实用功能,成为文人寄托精神自由的载体,体现“得意忘言”的哲学思想,强调内在意趣胜过外在形式(、)。其意象至今仍被用于形容超脱世俗的境界。

别人正在浏览...

拗口令把腕八字没一撇辨了炳麟跛鼈车班班陈玉成吃四方饭辍围存息大观帖倒竈点主豆苗二三子方外飞铅凤膺赋课干媚更阑寡双瓜蔓水鹤头纽皇协黄钟长弃蕙损兰摧护遶解梦金城千里静办警备区军徽冷孤丁连衡满秩明辙墨法内核皮之不存﹐毛将安傅椠人钳桎秦凤日圭荣埶三革山东兽子耍花样殊悬私恩颂箫泰孃饕逢陶洽天行无骄雾雪嚣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