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帖的意思、大观帖的详细解释
大观帖的解释
汇刻丛帖。十卷。 大观 三年(公元1109年), 宋徽宗 因《淳化阁帖》板已断裂,出内府所藏墨迹,命 蔡京 等稍加厘订,重新摹勒上石,标题皆 蔡京 手书。刻工精良,优于《淳化阁帖》,惜拓本流传甚少。
词语分解
- 大的解释 大 à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 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大局。大众
网络扩展解释
根据多个权威来源的综合分析,“大观帖”是中国北宋时期重要的书法刻帖,具体释义如下:
一、基本定义
全称《大观太清楼帖》,是宋徽宗于大观三年(1109年)命官员主持修订的官刻丛帖,共十卷。其核心目的是替代断裂损毁的《淳化阁帖》,并重新整理内府珍藏的书法真迹()。
二、核心特点
-
编纂背景
因《淳化阁帖》原版断裂且印刷不精,徽宗以皇室收藏的晋唐名家墨迹为底本,由蔡京题写标题、龙大渊主持刻石工作()。
-
工艺价值
刻工精细程度超越《淳化阁帖》,被后世评价为“北宋刻帖巅峰之作”。但因拓本仅限赏赐官员,存世极罕,现仅存残卷()。
-
别称由来
因刻石存放于汴京太清楼,故又称《太清楼帖》或《大观太清楼帖》()。
三、历史意义
该帖不仅是研究北宋书法的关键文献,更因保存了王羲之、王献之等名家失传作品摹本,成为后世法书的重要范本。但由于金兵南侵导致原石毁损,明代已无完整拓本传世()。
补充说明
需注意提及的“明代小说”内容与其他权威来源矛盾,可能涉及同名异物的误植,建议以宋代书法刻帖为释义核心。
更多细节可查阅汉典、搜狗百科等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大观帖的意思
大观帖是指一种古代书籍或手卷,内容涵盖了各种画作、文字和观点等。这种古代文物记录了人们对于自然、人文和艺术等多个领域的观察和理解。大观帖的目的是为了向读者展示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事物。
拆分部首和笔画
根据大观帖这个词的字形,可以将其拆分为“大”和“观”两个部分。其中,“大”是指大的、广泛的意思,是由“人”和“一”两个部首组成。“观”是指观察、观看的意思,是由“见”和“宝”两个部首组成。整个词共有8个笔画,分别是“一”、“丿”、“一”、“大”、“一”、“冂”、“口”、“心”。
来源和繁体
大观帖一词起源于中国古代。在古代,许多文人学士会将自己的观察和意见记录在纸或手卷上,形成了大观帖这一形式。至今,在一些传统的文化场合中,人们仍然保留了使用大观帖的习惯。
关于繁体字,请检查您的问题是否写错了。大观帖这个词一般采用的是简化字形式,没有对应的繁体字。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代人书写大观帖时,使用的是汉字的古体字形。现代汉字的字形经历了演变和变革,与古代的写法有所不同,如今我们使用的字形是经过简化和标准化后的。
例句
1. 这幅大观帖上展示了许多美丽的花卉图案。
2. 他写了一本大观帖,记录了他在山区的采访和观察结果。
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组词:画帖、书帖、观画帖、观点帖等。
近义词:画册、图鉴、百科全书等。
反义词:小意帖、狭隘观点等。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