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无为之治的意思、无为之治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无为之治的解释

指道家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的治理方法。《红楼梦》第五六回:“既能夺他们之权,生他们之利,岂不能行无为之治?”参见“ 无为而治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无为之治"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哲学概念,其核心内涵可结合权威汉语词典及经典文献释义如下:

一、汉语词典释义

  1.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释为:"道家主张的顺应自然、不妄加干预的治国方略"。强调统治者应遵循自然规律,减少人为干涉,使百姓自化自安(第1289页)。

  2.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定义为:"古代道家主张的以德化民、不施刑治的治国方式",侧重通过道德感化而非强制手段实现社会治理(第1382页)。

二、哲学思想溯源

源于道家经典《道德经》:

三、历史实践特征

汉代"文景之治"为典型范例:

权威参考文献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2. 班固.《汉书》. 中华书局点校本, 1962.
  3. 司马迁.《史记》. 中华书局点校本, 1959.

网络扩展解释

“无为之治”是道家思想中的核心治国理念,其内涵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核心定义

“无为之治”指顺应自然规律、减少人为干预的治理方式,主张通过“不妄为”达到“民自化”的效果。其本质是遵循事物内在规律(即“无违”),而非字面意义上的“不作为”。

二、思想溯源

  1. 道家经典来源
    源自《道德经》中的“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老子提出统治者应像水一样“利万物而不争”,通过减少苛政让百姓自然发展。

  2. 与儒家对比
    不同于儒家强调礼法教化,道家认为过度干预会破坏社会自然秩序。如《红楼梦》曾借探春之口提及该理念,主张通过权力制衡实现治理。

三、常见误解辨析

  1. 不作为谬误
    实为“不妄为”,强调在洞察规律后的顺势而为,如四季更替般自然引导,而非消极放任。

  2. 实践要点
    包含三个层次:①不造作事端;②不居功自傲;③不违背自然法则。如同培育植物需遵循其生长周期,而非揠苗助长。

四、现代启示

在管理学中体现为“最小干预原则”,主张通过制度设计激发个体能动性;生态领域则对应可持续发展观,强调尊重自然规律。

注:如需查阅完整文献出处,可访问汉典、搜狗百科等来源平台。

别人正在浏览...

避寒冰筯兵子宾余孛孛丁曹全碑层山承上起下词形蹙偪定向诋突二班恭节鹳鸣闺绣画涵盖寒林笋出横眉毛竖眼睛何妥车侯王晃眼环回讳犬夹乘建丑月江汰将意记问决不待时硜执匡难凛戾乱风洛花陆子泉鴾毋牧丁狞厉女权噼啪啓会亲和亲在钦赃求正趋重砂砾酸气泰真桃孩娃娃生慰姁五星联珠五言试帖鲜蹦活跳綫披儿仙省笑弄习故安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