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众伴侣。《易·渐》:“夫征不復,离羣丑也。”《诗·小雅·吉日》:“升彼大阜,从其羣丑。” 郑玄 笺:“丑,众也。田而升大阜,从禽兽之羣众也。”
(2).邪6*恶之众。《后汉书·刘陶传》:“羣丑刑隶,芟刈小民。”《晋书·陶侃传》:“无征不剋,羣丑破灭。”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鬼哭》:“城破兵入,扫荡羣丑。”
(3).阴阳家认为最凶的方位。《协纪辨方书·义例一》:“《蓬瀛书》曰:‘岁在四孟,太阴与大将军合於四仲,名曰羣丑。’”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群丑汉语 快速查询。
“群丑”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根据语境和来源不同有以下几种解释:
众伴侣/群众(中性含义)
原指同伴或群体,常见于古代文献。例如《易经·渐卦》提到“离群丑也”,《诗经·小雅·吉日》中“从其群丑”均指狩猎时的同伴或兽群。
邪恶之众(贬义)
后演变为贬义词,指代恶人、反派群体。如《后汉书·刘陶传》用“群丑刑隶”形容暴虐之人,《聊斋志异·鬼哭》中“扫荡群丑”指清除恶势力。
阴阳家的凶位(特殊含义)
在传统阴阳学中,指最凶险的方位。《协纪辨方书》记载“岁在四孟,太阴与大将军合于四仲,名曰群丑”,但此用法较为冷僻。
建议:若需深入考证,可查阅《汉语大词典》或《说文解字》等工具书。
《群丑》是一个词语,又称为“群丑人”。下面将对其意思、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组词、近义词、反义词进行介绍。
《群丑》指的是一群丑陋的人,多指外貌上的丑陋,也可指思想或行为上的丑恶,是对人物形象或特征的一种形容。
《群丑》的首字部首是“羊”,共有12个笔画。
《群丑》的出处来自于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喻世明言》,主要通过对各种类型的丑陋人物的描绘和讽刺,表达了对社会丑恶现象的不满和反思。
《群丑》的繁体字为「羣醜」。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群丑可以写作「群醜」。
1. 他身边聚集了一群丑恶的人,给他带来了很多麻烦。
2. 这个剧里的角色,虽然外表丑陋,但内心却善良,引起观众的共鸣。
群丑可以组成其他相关词语,比如:丑态、丑陋、丑照等。
近义词包括:丑陋、丑恶、丑态。
反义词可以是:美丽、端庄、优雅。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