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泛指官员。 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 文豹 见 林子山 《隐居》诗云:过门尽指朝郎宅,入室浑如野老家。”《中国谚语资料》:“无限朱门生饿莩,几多白屋出朝郎。”
朝郎是古代汉语中对朝廷官员的尊称,特指在中央机构任职的官员,尤指品级较高的年轻官员。其释义与用法可从以下三方面阐释:
官职属性
“朝郎”泛指在朝廷供职的官员,多指六品至九品的年轻官吏,如侍郎、郎中、员外郎等职。其称谓强调官员的中央任职身份及品级地位,常见于唐宋至明清文献。
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年)第6卷,第1023页。
词源演变
该词由“朝”(朝廷)与“郎”(古代官职后缀,如议郎、中郎)复合而成,始见于唐代,盛行于宋明时期。唐代“郎官”指尚书省各部司的年轻官员,后演变为对一般京官的尊称。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4年)第189页。
等级与职责
在明清官制中,“朝郎”多指正六品至从五品官员,如各部主事、翰林院修撰等,职责涵盖文书起草、政策审议等。例如《明史·职官志》载:“进士及第者,授翰林院修撰,秩从六品,称朝郎。”
来源:《辞源》(修订本,商务印书馆,2015年)第1426页。
社会象征意义
作为士人阶层的代表,“朝郎”象征学识与仕途成就,常见于古代小说戏曲。如《牡丹亭》中柳梦梅被称为“柳朝郎”,体现其科举入仕的身份。
来源:王力《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5版,中华书局,2016年)第53页。
在古典文学中,“朝郎”常承载以下意象:
来源:《中国历史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第2671页;《全唐诗》卷四百三十六。
权威参考文献原文链接:
“朝郎”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有所差异,但核心解释可归纳如下:
拼音:cháo láng
注音:ㄔㄠˊ ㄌㄤˊ
含义:
泛指官员(主流解释)
年轻有为的男子(少数解释)
建议结合具体文献或语境判断词义,优先参考高权威性来源。
鼇图汴宫操柯操张车到山前必有路秤盘从人打弹大归獃气到职敦辞迩遐防风烦治肤如凝脂歌风骨尘舞合约践祚教命孑盾急吼吼进麾津壖居陋婪官连系词陵挫临界鸾鹥路风麓原妙竹密缝泥常频率合成浅阙侵欺侵驱欺魄人造渗沟身外物沈膇赦赎硕臣肃驾琐劣天河天师条格童奚婉笃妄说巍颤颤隈伽文章宗匠飨荐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