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黔娄妻的意思、黔娄妻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黔娄妻的解释

据 汉 刘向 《列女传·鲁黔娄妻》载: 黔娄 死, 曾子 往吊,见以布被覆尸,覆头则足见,覆足则头见。 曾子 曰:“斜引其被则敛矣。” 黔 妻曰:“斜而有餘,不如正而不足也。”后以“黔娄妻”指安贫乐道的贤德之妻。 清 顾陈垿 《分拟鲍参军白头吟》:“不见 黔娄 妻,相看雪盈簪。”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黔娄妻是汉语典故词汇,典出《列女传·贤明传》,指战国时期齐国隐士黔娄之妻。黔娄安贫乐道,去世后因家贫衾被短小,覆头则露足,覆足则露头,其妻以"宁正而不足,不斜而有余"表明丈夫生时持正不阿的品格。后世以"黔娄妻"代指甘守清贫、坚守德操的贤德女性。

该典故的文化内涵包含三层:

  1. 儒家伦理象征:体现《礼记·檀弓》"不食嗟来之食"的士人气节,其妻言行符合"夫为妻纲"的传统妇德观;
  2. 隐逸文化符号:皇甫谧《高士传》记载其"终身布衣,言貌无愠",夫妻共同构建的寒士形象成为文人精神寄托;
  3. 文学审美意象:陶渊明《咏贫士》其四"安贫守贱者,自古有黔娄"、元好问《元鲁县琴台》"千载黔娄名,不患无辞读"均以此典喻高洁品格。

《汉语大词典》注其词性为名词性短语,现代多用于历史文献研究和传统美德教育领域。中华书局《列女传译注》指出该典故承载着"贫贱不移"的价值观,在当代语境中具有道德示范意义。

网络扩展解释

“黔娄妻”是中国古代文学和典故中常见的形象,指代安贫乐道、贤良淑德的妻子。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词义解析

“黔娄妻”源自春秋战国时期鲁国隐士黔娄与其妻子施良娣的故事。黔娄出身贫寒却安于清贫,其妻施良娣本是贵族之女,却甘愿放弃优渥生活,与丈夫共同隐居耕作,支持其学术追求。后世以“黔娄妻”比喻品德高尚、与丈夫共患难的贤妻。

二、历史背景与典故

  1. 人物身份
    黔娄是道家学者,曾著《黔娄子》四篇,主张安贫乐道;其妻施良娣出身鲁国“太祝”世家(掌管祭祀的官职),知书达理。
  2. 婚姻选择
    施良娣拒绝王孙公子,选择布衣黔娄,婚后脱下绮罗、荆钗布裙,与丈夫一同耕作,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3. 精神象征
    黔娄去世时,因家贫只能用短布覆尸,曾子建议斜盖以遮全身,施良娣却坚持“正而不足,不若斜而有余”,体现对丈夫气节的坚守。

三、文化意义

四、延伸阅读

若需了解黔娄拒绝鲁国相位、齐国卿聘等具体事迹,可参考《列女传·鲁黔娄妻》及陶渊明相关诗作(来源:、7、11)。

别人正在浏览...

霭腾腾爱翫巴洛克艺术半舌音残滓长素撤免垂帘疵愆葱蒙蹴蹹殚均对比联想恩实放暗箭翻毛風襟丰水膏炉沟楼乖检诡杂顾恺之画所火政嘉表家给奸谍焦烦斠然一概郊赦夹桚鯨潮敬仰絶少分甘空城雀亮察敛声匿迹伶夔丽刹柳箧子柳台民屋逆网奇表起栗器貌青草山嶔崟山遒美射伤食甘寝宁石璺摅抱随俗沉浮昙花特制秃角犀脱盲芜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