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施耐庵的意思、施耐庵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施耐庵的解释

元末明初小说家。一般认为是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水浒传》作者。但也有人认为《水浒传》是施和罗贯中合作或罗贯中所作。生平不详。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施耐庵(约1296年—约1370年),是中国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其名字在汉语词典及文学史中具有特定含义和重要地位。以下从词义解释、人物身份及文化影响角度进行说明,引用权威来源:


一、姓名字义解析

  1. “施”姓溯源

    据《百家姓》记载,“施”为中华传统姓氏之一,源于姬姓,周朝分封的诸侯国后裔以国为氏。作为姓氏使用时无特定含义,主要标识家族传承。

  2. “耐庵”表字释义

    • “耐”:本义为承受、禁受(《说文解字》:“耐,忍也”),引申为持久、坚韧。
    • “庵”:原指草屋、书斋(《玉篇》:“庵,舍也”),后多用于文人雅号,象征隐逸或治学之所。

      结合字义,“耐庵”可解读为“坚韧于书斋”,体现其潜心著述的生涯特征。


二、人物身份定义

施耐庵被公认为中国古典文学巨著《水浒传》的作者(注:学界存在争议,但主流观点支持其著作权)。其身份定义包含以下核心要素:

  1. 历史定位

    元末明初文学家,与罗贯中并称“白话小说奠基人”(中国社科院《中国文学史》)。

  2. 代表作贡献

    创作《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开创中国长篇白话章回体小说先河,塑造108位梁山好汉形象,反映社会矛盾与侠义精神(中华书局《中国小说史略》修订版)。

  3. 文学流派影响

    作为“英雄传奇小说”的代表作家,其作品结构、语言风格深刻影响后世文学创作(《辞海》第七版“施耐庵”词条)。


三、文化符号意义

在汉语文化语境中,“施耐庵”已超越姓名称谓,成为以下文化符号:

  1. 文学史里程碑

    象征中国古典小说艺术高峰,鲁迅评其“虽明清佳制,无出其右”(《中国小说史略》。

  2. 侠义精神载体

    《水浒传》中“替天行道”思想成为中华侠文化核心意象(国家图书馆《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水浒传》导言)。

  3. 世界文学遗产

    作品被译作英、法、日等数十种语言,入选“影响世界的100部经典”(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学名著选介》)。


权威参考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

施耐庵(约1296-1370年)是元末明初著名文学家,中国古典长篇小说《水浒传》的创作者。以下综合高权威性资料对其生平和成就进行详细解释:

一、生平经历

  1. 出身与科举
    施耐庵原名施彦端,字肇瑞,号耐庵,祖籍苏州,出生于江苏兴化白驹镇(今属盐城)。他自幼聪颖,13岁入私塾,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人,35岁(或36岁)中进士。

  2. 仕途与抗元
    曾任钱塘县尹,因不满官场腐败辞官。后加入张士诚抗元起义军任幕僚,献策攻城夺地。因张士诚贪图享乐,施耐庵失望离去,浪迹山东、河南等地。

  3. 隐居创作
    朱元璋曾召其入仕遭拒,遂隐居兴化白驹镇,以芦苇荡为原型构思梁山泊,与弟子罗贯中共同创作《水浒传》。


二、文学成就

  1. 代表作《水浒传》
    该书是中国首部白话长篇小说,以北宋梁山起义为背景,塑造了108位草莽英雄形象,提出“替天行道”“官逼民反”思想,揭露社会矛盾。

  2. 创作特点
    融合民间传说与个人经历,注重人物性格刻画,语言生动通俗。其批判封建统治的视角,反映了对底层民众的深切同情。


三、争议与评价

施耐庵被后世誉为“中国白话文学先驱”,《水浒传》位列四大名著,对东亚文学影响深远。其墓园和纪念馆位于江苏兴化施家桥村。

别人正在浏览...

白马小儿拔迹边缘科学不辞而别常参长生殿抄造彻侯茨菰脆管打架单方點易调舱斗胸惰肆蝮蝎赶场隔帛儿乖叛华淫江路艰难玉成交怨极绌厩库举动爵主扣角乐行忧违靓严连壤烈皇漓漓流刑鹿卢格没什麽明发不寐摩加迪沙难厄你老贫无立锥契交清静寡欲崎危热中三舍生上田闪露试象霜桐酸腐通慧畏戒兀岸舞马无面目见江东父老相于小巧玲珑效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