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误杀的意思、误杀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误杀的解释

[manslaughter] 法律上指没有杀6*人意图,因失误而伤人致死

详细解释

法律用语。主观上无杀6*人动机,因失误而伤人至死(区别于“故杀”)。《元史·答里麻传》:“ 济阳县 有牧童,持铁连结击野雀,误杀同牧者,繫狱数年。 答里麻 曰:‘小儿误杀同牧者,实无杀6*人意,难以定罪。’罚铜遣之。”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误杀汉语 快速查询。

网络扩展解释

“误杀”是法律术语,指行为人主观上没有杀人故意,但因疏忽或过失导致他人死亡的行为。其核心在于“过失性”与“非预谋性”,需结合具体法律条款判定责任。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法律定义与构成要件

  1. 主观要件
    行为人无杀人故意,但存在过失。包括两种情形:

    • 疏忽大意的过失:应当预见行为可能导致死亡结果,但因疏忽未能预见(如未检查工具安全性导致他人死亡)。
    • 过于自信的过失:已预见风险但轻信可避免(如超速驾驶自认技术好,却撞死行人)。
  2. 客观要件
    行为与死亡结果存在直接因果关系,且违反注意义务。


二、法律后果与刑罚

根据《刑法》第十五条,误杀可能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刑罚如下:


三、与其他罪名的区别

情形 罪名 主观意图
无杀人意图,因过失致死 过失致人死亡罪 过失
实施其他犯罪致人死亡 可能转化为故意杀人罪 间接故意(如暴力拘禁)
故意剥夺他人生命 故意杀人罪 直接故意

四、典型案例


五、相关概念

如需进一步了解法律条文或判例,可参考《刑法》第十五条及司法解释。

网络扩展解释二

误杀

误杀是指因误判或错误行动而导致他人死亡的行为。误杀一词由“误”和“杀”两个字组成。

部首和笔画

“误”字的部首为“讠”,共有7画。“杀”字的部首为“木”,共有4画。

来源

误杀一词最早出现于《左传·庄公十五年》:“叔声遇祸,曹刿假叔声而误杀之。”这里的“误杀”指的是曹刿之兄曹叔声因被敌人误认而遭到杀害。

繁体

误杀的繁体字为「誤殺」。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中,误杀可以写作「誤殺」或「誤殛」,其中「殛」是指刑罚处决。

例句

他因为误判而误杀了无辜的人。

组词

误杀的组词有:误杀案、防止误杀、杜绝误杀等。

近义词

误杀的近义词有:误伤、错杀。

反义词

误杀的反义词是:故意杀人。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