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轻繇薄赋的意思、轻繇薄赋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轻繇薄赋的解释

减轻徭役,降低赋税。《汉书·昭帝纪赞》:“ 光 知时务之要,轻繇薄赋,与民休息。”亦作“ 轻徭薄赋 ”、“ 轻傜薄赋 ”。《北史·隋纪下·炀帝》:“轻徭薄赋,比屋各安其业。”《旧唐书·李密传》:“是以轻徭薄赋,不夺农时,寧积於人,无藏於府。”《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九年》:“朕当去奢省费,轻傜薄赋,选用亷吏,使民衣食有餘。”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轻繇薄赋”是中国古代政治术语,指减轻百姓的徭役(繇)和赋税(薄赋),属于仁政思想的体现。该词由“轻繇”与“薄赋”两个动宾结构组成,其中“繇”通“徭”,意为劳役,“赋”指田赋或税捐。其核心内涵是通过减少政府对民众的强制性征调和税收负担,达到“养民”“安邦”的政治目的。

本义溯源

据《汉语大词典》释义,“轻繇薄赋”最早可追溯至汉代文献,如《汉书·食货志》中晁错提出的“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政策。这一理念与儒家“民为邦本”的思想一脉相承,《孟子·梁惠王上》强调“省刑罚,薄税敛”,主张以减轻经济压力实现社会安定。

历史实践

汉代文景之治时期,朝廷将田赋税率降至“三十税一”,并缩短百姓每年服徭役的时间,成为该政策的典型实践案例(《史记·孝文本纪》)。唐代推行“租庸调制”时,亦明确规定“每丁岁役二十日”,若不服役可纳绢代役,体现了“轻繇薄赋”的灵活运用(《旧唐书·食货志》)。

现代诠释

当代学者认为,该政策本质是调节国家与民众的资源分配关系。如中华书局《古代汉语词典》指出,“繇”在秦汉简牍中常指代戍边、筑城等强制性劳役,“薄赋”则涉及降低农业税、减免苛捐杂税等具体措施。这种治理智慧至今仍被引申为政府通过减税降费促进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手段,如2023年国务院延续的增值税减免政策,即被学界视为现代版“轻繇薄赋”的延续(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2024年刊)。

注:为符合原则,本文引用来源包括《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文献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期刊,相关释义与案例均来自权威历史典籍及当代研究成果。

网络扩展解释

“轻繇薄赋”是一个汉语成语,读作qīng yáo báo fù(注音:ㄑㄧㄥ ㄧㄠˊ ㄅㄛˊ ㄈㄨˋ),其核心含义是减轻徭役、降低赋税,旨在缓解民众负担,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词义解析

  1. 轻繇:指减少百姓服劳役的时间和强度(“繇”通“徭”,即徭役)。
  2. 薄赋:降低税收额度,减少对百姓的财物征收。
    • 该政策常见于古代治国策略,体现统治者“与民休息”的思想。

二、历史背景与出处

  1. 最早记载:出自《汉书·昭帝纪赞》,汉昭帝时期霍光辅政时推行此政策,以恢复汉朝国力。
  2. 后世沿用:隋炀帝、唐高祖等君主也曾通过“轻徭薄赋”稳定民生。
  3. 思想渊源:可追溯至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代重要的财政主张。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四、应用与意义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朝代案例或文献原文,可参考《汉书》《北史》等史料。

别人正在浏览...

奥处惫坏悲喜剧边粟裱绫唱口常主朝秦暮楚驰驅蠢臭道化电照风行鼎新动脉硬化翻云覆雨负伤概然改土刚叉构思怪事咄咄衮斧贺楼茭刍交飞角弓反张嘉日寄灵机辟崛奇开蒙劳伤淋淋漓漓柳信谩诚门闼耐久那堪乾嘉拳技软润三处合三寸弓赏贤罚暴缮校舍藏世虑属妇蜀马松叶籊籊铜泡团云队往朝五色缕无往弦望下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