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秤斤注两”是一个汉语成语,现作“称斤注两”(部分文献中两种写法通用),以下是详细解释:
形容过分计较琐碎细节,气度狭小,缺乏大局观。核心含义可概括为:
源自宋代朱熹《朱子语类》:
“只看如今秤斤注两,作两句破头,如此是多少衰气。”
此处原指宋代士人文章拘泥于形式而失去气度,后演变为批评为人处世的狭隘态度。
类别 | 词语举例 |
---|---|
近义词 | 斤斤计较、锱铢必较 |
反义词 | 宽宏大量、豁达大度 |
注:该成语在当代使用频率较低,更多见于文学批评或对历史现象的评述中。
秤斤注两是一个成语,原指在衡量物品时精确细致,合乎标准。后来引申为办事认真仔细、一丝不苟。
秤斤注两拆分的部首是矛(㇏)和木(木),其中矛是上部部首,木是下部部首。
秤的笔画数为三画(㇗㇒㇒),斤的笔画数为四画(㇔㇐㇐㇕),注的笔画数为八画(㇐㇗㇑㇓㇒㇓㇔㇐),两的笔画数为七画(㇓㇏㇑㇔㇔㇕㇐)。
秤斤注两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衡量物品的方法和单位。秤指的是用来称量物品的称,斤是用来衡量重量的单位,注是注重,两是确定的重量单位。
秤斤注兩(注意“两”的读音为liǎng)是繁体字写法,与简体字略有不同,但意思相同。
在古代,秤的写法是“秤(禾+琴+口)”,斤的写法是“斤(立+方+口+木)”,注的写法是“注(主+⼀+丿+止)”,两的写法是“兩(丷+一+卜+中)”。
他在工作中秤斤注两,从不马虎。
他在学习上秤斤注两,考试成绩一直很优秀。
秤杆、注射、斤斧、两全其美
一丝不苟、一针一线、一刻不停
敷衍塞责、马虎从事、随随便便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