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慕尼黑政策的意思、慕尼黑政策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慕尼黑政策的解释

为了本国利益,不惜牺牲别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纵容侵略者的政策。1938年,英、法两国为使德国将侵略矛头转向苏联,于9月与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强迫捷克斯洛伐克割让苏台德地区给德国,以换取英、法、德、意不侵犯捷其他领土的“保证”,结果助长了德国法6*西6*斯的侵略气焰。德于次年侵占捷全境,并攻占波兰等国,挑起第二次************。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慕尼黑政策汉语 快速查询。

网络扩展解释

慕尼黑政策是国际关系领域的重要历史概念,其核心含义与历史背景如下:

一、基本定义 慕尼黑政策指通过妥协退让来纵容侵略者的策略,特指1938年英法为避免战争,强迫捷克斯洛伐克将苏台德地区割让给纳粹德国的绥靖行为。该政策现已成为贬义词,代指牺牲他国利益换取短暂和平的短视决策。

二、历史背景与过程

  1. 战略动机:英法试图将德国扩张矛头转向苏联,通过《慕尼黑协定》将捷克斯洛伐克21%领土(苏台德地区)划归德国。
  2. 协定签署:1938年9月30日,英国首相张伯伦、法国总理达拉第与希特勒、墨索里尼签订协定,未让捷方代表参与谈判。
  3. 直接后果:德国于1939年3月吞并整个捷克斯洛伐克,9月入侵波兰,直接导致二战爆发。

三、历史教训 该政策暴露出三大问题:

  1. 侵略者欲望不会因让步而满足
  2. 牺牲他国主权必然导致更大危机
  3. 集体安全机制失效加速战争爆发

四、现代引申含义 当代国际关系中,该词用于警示对强权势力的无原则妥协,例如:

※注:该政策与《慕尼黑协定》已成为国际关系学科经典案例,相关研究可参考《第二次世界大战起源研究》等专著。

网络扩展解释二

慕尼黑政策

慕尼黑政策是指1938年9月30日在德国巴伐利亚州首府慕尼黑举行的会谈,其结果是英国、法国、意大利和德国四个国家签署了一个协议,放弃捍卫捷克斯洛伐克的立场,同意德国吞并该国的边境地区。

拆分部首和笔画:
慕(心字旁,5笔)尼(密字旁,5笔)黑(黑字旁,12笔)政(攴字旁,7笔)策(竹字旁,12笔)。

来源:
《慕尼黑》一词由地名“慕尼黑”和“政策”两部分组成,代表了在慕尼黑举行的政治协商。

繁体:
慕尼黑政策(慕尼黑政策)。

古时候汉字写法:
慕尼黑政策。

例句:
这个国家的慕尼黑政策引发了全球关注。
我们不应该重复过去的慕尼黑政策错误。

组词:
慕尼黑、政策。

近义词:
慕尼黑协议、慕尼黑会议。

反义词:
捍卫捷克斯洛伐克。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