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五圣的意思、五圣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五圣的解释

(1).五个圣人。指 神农 、 尧 、 舜 、 禹 、 汤 。《淮南子·修务训》:“若夫 神农 尧 舜 禹 汤 ,可谓圣人乎?有论者必不能废,以五圣观之,则莫得无为明矣。”

(2).五个圣人。指 唐高祖 、 太宗 、 高宗 、 中宗 、 睿宗 。 唐 杜甫 《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诗:“五圣联龙袞,千官列雁行。” 唐 康骈 《剧谈录·老君庙画》:“壁有 吴道玄 画五圣真容及 老子 化胡经事。”

(3).旧时 江 南一带所奉之邪神。 明 陆粲 《庚己编·说妖》:“ 吴 俗所奉妖神,号曰五圣,又曰五显灵公,乡中呼为‘五郎神’,盖深山老魅山萧木客之数也。” 清 钮琇 《觚賸·奏毁淫祠》:“ 江 南家立尺五小庙祀之,俗称五圣祠。是后日渐蕃衍,甚至树头花前,鸡塒豕圈,小有萎殀,輒曰五圣为祸。”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五圣”是一个多义词汇,在不同历史或文化语境中有三种主要解释,具体如下:


1. 上古五位圣王

指神农、尧、舜、禹、汤(商汤),源自《淮南子·修务训》的记载。这五位被视作华夏文明早期的贤明统治者,代表治国典范。


2. 唐朝五位帝王

特指唐高祖(李渊)、太宗(李世民)、高宗(李治)、中宗(李显)、睿宗(李旦)。杜甫在《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中提到的“五圣联龙袞”即指此,唐代官方文献及壁画中亦常见此称谓。


3. 江南民间信仰中的邪神

俗称“五显灵公”或“五郎神”,多见于明清文献(如陆粲《庚己编》),被描述为山野精怪演化而成的民间神祇,带有一定巫术色彩。


其他补充解释

部分文献(如儒家体系)将“五圣”定义为孔子、颜回、曾子、子思、孟子,但此分类流传范围较窄,多见于特定学术讨论。


注意:不同语境下“五圣”所指可能差异较大,需结合具体文献或文化背景判断。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淮南子》、唐代史料及明清民俗记录。

网络扩展解释二

五圣(wǔ shèng)一词意为五位圣人。拆分部首是“五”和“圣”,“五”的部首是“二”,“圣”的部首是“土”。笔画分别为“五”字有4画,“圣”字有7画。五圣指的是古代中国的五位儒家圣贤,他们分别是孔子、孟子、曾子、子思和子荣。 《五圣》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儒家经典《礼记》,其中有所谓的“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后来,由于御的实际使用范围较小,于是就去掉了“御”字,从而演变成了“五艺”,也就是五种艺术,还指代了五位圣人的学说。 在繁体字中,“五圣”用繁体字写作“五聖”。古代汉字的写法较为繁复,有许多变体。以“五圣”为例,它在古代的写法中也出现过多种形式,例如“伍聖”、“五聖人”、“五圣人”等等。 例句:“五圣同日诞,孔孟曾子随,礼乐皆奉行,德行传华夷。” 与“五圣”相关的组词有“五贤”、“五子”、“五经”等,其中“五贤”指的是孔子、孟子、曾子、子思和子车五位儒家圣贤的合称;“五子”指的是五位先秦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即孔子、孟子、曾子、子思和子车;“五经”指的是儒家经典《诗经》、《书经》、《礼经》、《易经》和《春秋经》。 与“五圣”相近的词语有“五贤”、“五子”、“五圣人”等,它们都指的是儒家历史上的圣贤。 反义词较少与“五圣”相关,因为“五圣”通常是用来描述儒家历史上的圣人的,而没有具体的反义词。神圣和犯罪无疑是正反义词,不过与“五圣”的本意关系并不明显。

别人正在浏览...

並重不暨柴炭迟朴雏本打孔大脑炎道路相告倒用司农印达训帝友发急放迸妨害飞箭飞龙乘云蝜蝂该密缟鹤割股之心诡间呵格衡钧惶惧护渔笺草阶席金县既往扣楫中流媿怍六寝丽月乱纪路费民穷财尽默默不语稫稄破日蹼辣茜金清蒸歧涂颯爾三犯僧残商榷声气相求伸懒腰沈香色霜柹鼠耗腾蹀痛经透骨金绾握误教暇刻象轿洗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