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苦斋的意思、苦斋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苦斋的解释

[Kuzai studio] 书斋名。元末明初浙江隐士章溢建于匡山之巅

苦斋者,名其室曰苦斋。——明· 刘基《苦斋记》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苦斋”一词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需结合具体语境区分:

一、书斋名称(主要含义)

  1. 基本定义
    指元末明初浙江隐士章溢在匡山之巅建造的书斋,其名源于刘基(刘伯温)所著的《苦斋记》。
  2. 文化背景
    • 章溢为避乱世隐居山林,书斋以“苦”命名,暗含安贫乐道、以苦为志的哲学思想。
    • 刘基在《苦斋记》中记载:“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通过描述环境之“苦”反衬精神之“甘”。

二、植物名称(客家地区俗称)

  1. 植物特征
    学名“败酱草”,是客家地区常见的药食两用野菜,叶片有苦味,气味独特(类似“臭脚味”),但烹煮后风味独特。
  2. 用途与价值
    • 食用:嫩叶可做汤或炒食,干品常用于煲汤。
    • 药用:具清热解毒、消炎降火功效,外敷可促进伤口愈合。
  3. 民间俗语
    客家人有谚语:“苦斋花香,常吃身体硬邦邦;苦斋叶苦,常吃好比人参补”,反映其食疗价值。

提示:若需进一步了解书斋的历史背景或植物的具体用法,可参考《苦斋记》原文或客家民俗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二

苦斋

苦斋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分别是“苦”和“斋”。以下是对该词的详细解释:

意思:苦斋在古代文化中是一种修行的方式。它指的是通过节制、修身、禁欲等方法来追求心灵的净化和超越世俗的境界。

拆分部首和笔画:苦(苕部,4画)+ 斋(月部,8画)

来源:苦斋这个词最早出现在佛教经典中,是一种修行方法的称呼,用以描述僧侣或在佛教寺庙中守戒、忏悔和静修的状态。

繁体:苦齋(苦斋的繁体写法)

古时候汉字写法: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不同。对于苦斋这个词,古代汉字的写法是两个字的组合,没有明确的简化形式。

例句:他正处于一个苦斋阶段,追求心灵的净化和超越世俗的境界。

以下是关于苦斋的其他相关词语:

组词:苦行、斋戒、斋月、斋戒期等。

近义词:修行、忏悔、戒欲、禁欲等。

反义词:放纵、放荡、放任等。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